杂技艺术在巨野的兴起,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河北沧州两位艺人,来此收徒传艺。大义镇孔楼村的孔广梅首先拜师。不久,学徒大增,渐成风气,至清代更加盛行。当时学杂技者多与武术结合习练,仅孔楼就有五孔楼杂技六个班社、出师后结班游走江湖,打拳卖艺或活动于苏、鲁、豫、皖或闯荡于江南城乡,一较大的艺班称“山东大兴棚”,由数十名技艺高超的艺人组成,名声颇大。解放初分为“孔班”和“邱班”两班。1953年“山东胜利马戏团”成立,同时还有众多艺人游串演出。十年动乱期间,表演艺术多受摧残,杂技却一直盛演不衰。演员中演艺高超的二十多人,节目有马术、魔术、车技、蹬技、爬杆、飞人、飞刀、舞狮、走钢丝等近百个惊险奇巧的节目。自上世六十年代孔楼建立了杂技学校,教学中既重视传统技艺,又大胆标新立异,本着高、精、尖、难、奇、巧、险、新的“八字”方针教学演练。四十多年来培养出许多优秀演员,先后向外地输送五千多人。许多演员,不但名扬国内艺坛,且享誉国外,多次获国际大奖。自上世纪七十年代初孔庆春随周总理赴亚洲国际贸易会上表演始,孔瑞平的“单手顶碗”1984年4月赴加拿大,1985年赴日本演出;孔丽萍的“狮子舞”、孔庆任的“顶坛子“、孔宝珠的“钻火圈”、孔忠民的“水流星”、邱德义的“扇碟子”,同于1985年11月赴美国、日本、加拿大演出。邱爱连的“体操”表演曾赴古巴、西班牙、厄瓜多尔等国表演数次,深受欢迎。至今影视界的片约邀请和国内外的商业演出不断,不久前,出访韩国和马来西亚,均载誉而归。2004年7月,山东省文化厅命名巨野县大义镇为“民间杂技艺术之乡”。盛开在巨野大地上的这株百花园中的鲜花,将更加争芳斗艳,光彩夺目。 据史料记载,孔子弟子宓子贱治单父(今山东单县),孔子过往考察行至古济水东岸吉星滩(今大义镇孔楼村一带)而驻足,观自然无穷之造化,悟天下教育之神机。吉星滩东南一带后名德化乡(今大义镇德化集村),应取自至圣之礼义道德,教化乡民,以达天下大治之意。《孔子圣迹图》载有“忠信济水”的故事,亦旁证大义镇为孔子过化之墟,最早受到儒文化的灌溉。元至正甲申年间,孔子五十三代孙孔浩,迁为巨野尹,感先圣获麟绝笔之意,念泣泪沾襟之情,遂在吉星滩建至圣孔子庙,具呈奉祀,德感士民。元至正年间,孔子五十三代孙浩宇在此建“春秋书院”,后易名“大义书院”。至明洪武二年有逯、齐、陈、陶姓人家相继来此定居,以大义为村名,后起集市,故易名大义集,今称大义镇。因其历史悠久,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商业兴隆,故素有“二巨野”之称。 巨野县大义镇是“山东省中心镇”。总面积108平方公里,辖68个行政村,11万亩耕地,7.4万人。元至正年间,孔子五十三代孙孔浩在此建“春秋书院”,后易名“大义书院”,至明洪武二年兴集市,称大义集,即今大义镇。大义镇文治久远,武风亦厚,民间杂技艺术事业兴旺发展。全镇涌现出十几所杂技学校,近20个表演团体常年巡演华夏,出访国外。他们吸纳众长,推陈出新,成就大义杂技“高、险、难”独特的艺术风格,新人新秀辈出,品牌影响俱增。迄今,该镇已为国家杂技、武术艺术团体输送专业人才2800多人,出国演出达900余人次,多次参加全国及省大型杂技比赛并连续获奖。近年来,大义镇致力于民间武术杂技文化的保护和弘扬,赋其以时代内涵和市场机制,推动杂技艺术事业的蓬勃发展。2004年7月,大义镇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山东省民间杂技艺术之乡”。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