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是芒宽乡最古老的四大世居民族之一,这个喜欢把历史穿在身上的民族,同样也喜欢用生活来记录历史。在芒宽,至今还传承着一种苗族古老独特的乐器—太平箫。而关于太平箫,在当地苗族人中也流传着这样一个动人的故事: 相传,在很久很久以前,芒宽居住的两个苗族部落,因为利益的纷争,使两个本是同根生的部落剑拔弩张,他们互相敌视,进行着长久不息的战争。双方打来打去,不分胜负,死伤无数,使两个部落的人民都处于水深火热之中,景况十分悲惨。 这时,在其中一个部落有一名普通士兵,据说是个英俊、聪明、懂音律的苗族青年。长久的纷争,使他厌倦了这样孤苦无依,漂泊不定的生活,他真心的希望两个部落能够和睦相处,人民能安居乐业,不忍心看着战争这样持续下去。 一天,在战争间隙中,他走向竹林深处,顺手拽来一根竹子,用刀子七改八刻的,取了中间三四尺长的一节,在一头的竹节上挖了一个小眼,横插一小竹片形成吹口,又在竹管中间(即管身)刻了四个眼儿,并把其他的节子刻挖空,形成了一个“萧”的模样。他沉思着开始吹起来,想到自己孤苦的境遇,平日里人们的困苦和战争带来的苦难,他的乐曲里无不是悲凉优美至极。竹林离两军的驻地都不远,悲哀动人的曲调很快就吸引了暂时歇战的两军战士,他们循声而至,人人都在静静地听着,个个伤心流泪,竟忘了打仗。这让两个部落的首领也非常感动,就这样,双方决定停止战斗,谈判讲和,从此,两个部落从未再爆发战事,人民也相亲相爱起来。为了纪念苗族小伙,人们将他吹奏的曲子起名为“孤儿调”(苗语叫涨旺抓),并将此乐曲记录了下来。 战事平息后,苗族小伙看到两个部落的人民化干戈为玉帛,尽释前嫌,打心眼儿里高兴啊,于是,他又随即创作了一首抒情、欢乐的曲子,起名“散心调”(苗语叫“涨本都该饶”)意即太平了,大家高兴了。一来祝愿人民幸福安宁,二来提醒人民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而他那个功不可没的乐器也被人们称作“太平萧”,苗语叫“涨本都”,成了苗族所特有的一种古老民间乐器,杨成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