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点来排练,快点儿……”“来喽,来喽……”路过广场排练舞蹈的一群人时,听到他们的呼唤声,一下把我的记忆拉回了过去。记得小时候过完年快到正月十五的时候,镇上、市里都会举办文艺汇演,当地话叫“闹玩艺儿”。 为小演员化妆 爱热闹的我参加自然少不了的,彩排期间,每次都是胡乱扒几口饭就跑了,跟小伙伴随便找个空地就彩排起来,有时候练习腰鼓,甩着系着红丝带的鼓棒,有时候直接扎一根红丝绸在腰间,扭起山东大秧歌,甭提多神气了! “闹玩艺儿”是我们当地由来已久的民俗活动,活动形式多样,基本组成由舞狮队、舞龙队、秧歌队、划旱船队、还有已被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芯子”、还有戏曲或是神话中的人物形象当然都必不可少。至今都没看明白“芯子”表演时候,演员是怎么站在那么高又狭小的地方表演各种动作的。不多说,上图! 芯子 每年的活动都是约定俗成的,不用特意组织,初三元年过后,各村各镇的大人、小孩齐上阵,没有年龄、长相、身高限制,唯一条件“爱玩儿”,街坊邻居往一块一聚,经过老手们几天指导,简单彩排后,集体汇演当天,都画上浓浓的妆容,穿上戏服,带上道具,跟着自己的锣鼓队,走上街头游行演出,跟其他地方的表演争相斗艳。 划旱船 猪八戒背媳妇和大头娃娃戏 那时真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不需要华丽的灯光和舞台,大街就是最好的舞台,路人就是最好的观众,热情、粗狂或滑稽或高难度的表演相当符合父老乡亲的口味,或喝彩或鼓掌或大笑,整个场面都热情洋溢。从记事起,几次是被父亲扛在肩膀上去凑热闹,看着那浩浩荡荡的演出,孙悟空、猪八戒、许仙、白娘子、拿着大烟袋梳着大发髻的丑媒婆或是各种搞笑的人物,都成了记忆中抹不去的欢乐符号。 中国有着历史悠久的乐舞文化,尤其是丰富多彩的各民族的民间舞蹈成为中华民族乐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山东秧歌”在民间舞蹈中就占有重要的地位,汇演中“芯子”这种表演形式也延续了近千年。这些融合着浓浓乡情的民俗活动在历史的长河中代代传承着。 近些年,很少有在家过年到正月十五,自然很少见到这些不专业但却精彩温暖的表演了,但每次想起,脑海中都是一片欢腾和喜悦,那该是植根深处的家乡情吧! (图片源于网络,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