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骨葬又称二次葬,文山州仅有富宁县谷拉、皈朝、者桑一带部份壮族还流行其葬制。 所谓捡骨葬,就是人死后,先以棺木敛尸入土埋葬,待三五年尸体腐朽后,再捡骨重葬。捡骨前,先准备好盛装骸骨的陶瓮(称金坛),瓮高约2尺、径1尺,上下两端略小,呈纺棰状,上有盖。捡骨要请人重新择宝地、择吉日,时间多在农历三月间.届时由死者的亲属和好友,再邀请村民中一位有经验的老人一同去捡骨。捡骨时,要在坟地上搭棚遮,不能露天,然后挖土掘棺盖,先把头颅骨拿出来,接着把其它骸骨一一捡出。用白酒、草纸、碎布等物将尸骨擦洗干净,焚香烘干。按人体骨格结构,自下而上将骸骨放置于金坛中,整付骨架形如蹲坐之状。坛内除骸骨外,无其它随葬品,坛盖内用毛笔写上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等,封盖好就拿到新择的地点圈坟下葬。此次重葬为永久性,以后每年农历三月初三按时去铲草上坟。 考古界在壮族先民生息地域里发现,新石器时代墓葬遗址就有二次葬,而今屈肢蹲葬的形式与新石器时代遗址有明显的渊源关系。二千多年前《墨子·节葬》记载:“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乃成为孝子”。这文献记载了壮族先民的葬俗。至今文山壮族地区流行的捡骨葬制,历史悠久。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