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时光,茂密的树木将沿路遮掩,斑驳的光影游离在绿荫下,低矮的老房子不加修葺,泛黄了木质的窗棂,吱呀着岁月的曲调,不时可见老者闲坐在门前,享受着心若止水的惬意。与如梭的车流、匆匆的步伐交集,古街旧巷的韵味在静静沉淀,写照了光明路被肆意宠着的独特情怀。 运河一带的商业沉寂多时,岁月变迁的痕迹烙下的尽是萧瑟与落寞,不禁让人频发感想,甚至略带惆怅。然而,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从运河西路转入光明路,这里却呈现了截然不同的景象。繁华的商贸、拥堵的车流、仓促的步履、叫卖的吆喝、收获的微笑,混杂与交融,成为了老城区一道“另类”的风景线。老城区的衰落与颓败,在这里并没有留下过多的痕迹,即使随着岁月有所变迁,这里依然有的是繁华,依然有的是质朴的沉淀、淳厚的情怀。 光明路东南起北门桥,西北至兴隆街、兴隆桥,长约500米,宽约9米,沿路绿树葱郁,富有岭南特色的传统民居比比皆是。民居的门面多开设了店铺,售卖各式各样的货品,以个性化的服装店居多,还包括经营时间十多年甚至几十年的钟表店、首饰店、日杂店等老牌子。钟表店挂着老款的钟表,店主打开了收音机,哼着小调,和着钟表的滴答声,时间在悠扬的旋律中流逝。首饰店摆放着传统的金器、手镯,工匠在聚精会神地雕琢,全然不顾店外嘈杂的车流声。 除了几近清一色的店铺之外,个别民居依然保持原有的房子格局,砖木结构、青砖石脚、高大正门用花岗石装嵌,屋里的格局、摆设、装饰均是古色古香,颇有西关建筑的几分韵味。老人靠在长椅上,看着人车往来,静静的目光里透着深邃的忆记。 有别于老城区其他街巷的萧条,光明路的繁华景象始终如一,这与其作为小商品集散地、周边几大市场汇集是息息相关的。光明旧市场位于路口,是知名度很高、深受街坊喜爱的市场,限于规模影响,于几年前进行升级改造为城外步行街,对接来自老城区商业旺区西正路、市桥路、北正路、新风路的消费辐射。新市场建在光明路另一边,规模扩大好几倍,开辟了大型的停车场,并与老城区的旧城改造有机融合。光明路的芹菜塘为大众熟悉,集中了很多专营妇幼用品的店铺,物美价廉,吸引了很多顾客。光明路也是地道小吃的集中地,这里有云吞面、烧鹅粉、煲仔饭、生滚粥、牛杂、炸油条等,吸引了非常多“吃货”慕名而至。 光明路除了自身形成了兴旺的商业格局,它还是通往老城区几大批发市场的必经之路。沿着光明路,不过数百米,便到了著名景点北隅榕树头,继而来到了珊洲副食品批发市场、水果批发一条街以及市区人气最旺的细村农贸综合市场。光明路地处交通要道,人气集中,商贸繁荣,纵观其演变,这里一直是商贸集中地。清朝年间,这里分为光明街、镇海街、文兴街。1980年,将三条街合并统称为光明路,并改建成水泥路。这里曾有莞城竹器社、莞城织箩社、莞城风扇厂、莞城第二建筑公司等单位,是莞城商贸兴旺、交通繁忙的街道之一光明路历史底蕴深厚,文化氛围浓郁,不仅可以欣赏到旧式民宅的原生态风貌,感受到古街旧巷的沧桑印记。光明路边上有一六角小亭,四根红粉石的柱子支撑着青灰色的亭顶,古朴大方,亭下有“却金亭碑记”石碑,这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却金亭碑。据载清代县尹李恺治理莞县,对外埠客商皆开市布公,照章纳税,不取毫厘,深得商人之心。众商为感其清廉,特聚金相赠,李恺坚辞不受。后人为彰其廉,而立碑纪念。光明路周边巷道纵横交错,形成了有名的花街、花鸟街、古玩街等,其独有的人文景观,让人置身其中,深情体味。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