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乐的重要地位 中国的文人音乐,是由我国历代有文化修养的知识阶层创作或参与创作、完善和传承的传统音乐。它是文人崇高信仰的音乐艺术表现,是文人们对天地,对人生,对社会的一项价值观察与评判,更是他们心境与灵魂的艺术折射。它主要包括琴乐和词调音乐两方面。这里我们着重从琴乐中谈古代文人音乐。 琴乐,指古琴音乐。它包括琴歌和琴曲。关于它的产生,人们的说法众说不一,但有文字记载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文人音乐就以古琴艺术为代表,因此,古琴文化在中国传统文人乐坛上享有崇高的地位。它一直被看作是知识分子的象征。自古以来有很多关于古琴的故事流传。琴乐被誉为“文人音乐”,并不是说只有文人雅士才弹琴,也不是说琴界人士都是以文名世。但是它作为一种传统乐器所积淀的优雅绝伦的文人精神品格,却俨然是一种文人音乐品格的最好体现。所以说,古琴音乐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珍贵遗产,更是中国古代文人音乐的精髓。 人格美的文人音乐 从古琴曲《梅花三弄》、《阳春白雪》、《碣石调·幽兰》等作品,我们就能看出都是用隐喻和象征的手法,俗称喻情,象征一种人格的美好或道德、政治的寄托。从中,我们可以看出,文人音乐是一种人格美的追求。出现这种审美追求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儒道思想的影响,在音乐上,儒家主张,音乐必须给耳目之官以道德规范,防止出现感官被物欲所蒙蔽,而使人为地追求感性欲望的满足,而丧失其超物欲的精神追求的现象。可见,儒家赋予了各种音乐以人化的美善性格。在古琴作品中,对道家而言,强调的是大音希声。表现在音乐上,则是虚与实之间的强调虚、有与无之间强调无、远与近之间强调远、浓与淡之间强调淡、动与静之间强调静……,道家把音乐看做“大乐与天地同和”,强调写意的境界。表现在音乐特征上即是古、雅、逸。 文人音乐的标题,也大多表现出这种审美特征。从乐曲的标题和内容上看,一方面是极富诗情画意的标题、内容,另一方面这些标题所体现的又是一种追求超凡脱俗、不拘一格、自然内在的审美品位,表现为清、幽、寒、静、淡、远等特点。《高山流水》、《平沙落雁》、《潇湘水云》……都充分表现出诗情画意,孤高飘逸的文人气质和格调,是中国古代文人生活态度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中国传统文人音乐,就是带着这样的道德理想,凝聚着文人们的修养观念,追求着社会安宁与人际和谐。所以,在古琴的音乐创作中,我们能看到带有文人们的人格魅力的古琴作品。从大量的琴曲遗音中,我们也能感受到这些“文质彬彬”的中庸典雅、在“乐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周子通书·乐上》)中强调音乐的恬淡与平和以及“兴到而不气纵,气到而不自豪,情到而不自扰,意到而不自浓”(徐上瀛:《溪山琴况》)的唱奏处理方式,均是文人们为实现自己的道德理想和人格魅力,而苦心创造的艺术积累和艺术创造。 意境美的文人音乐 中国的传统音乐,似乎不像西方音乐那样,总是把曲谱写德工整规范,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一种相当口传心授的音乐。这主要和我们的文人音乐具有的那种意境美分不开。 在中国古曲中,有许多看似模仿的标题,但其乐旨却不侧重写客观事物。如同西方的油画注重细节的真实,而中国的水墨画讲究写意、神似一样,诗词讲“言外之意”,美术讲“象外之象”,音乐注重的是“弦外之音”。古琴音乐,要求通过可感可闻的音响,传达出不可穷尽的意蕴;通过外在的、表面的形式,体现内在的本质的精神。它不迫求对所咏之物的音响特征进行刻意地外在的模拟、而是借助炽烈的投入使之升华为艺术形象。《潇湘水云》便体现了这种审美追求,乐曲无意于水声模,也不像船歌那样有摇荡的节奏型贯穿其中。作者充分利用了古琴演奏中“吟糅绰注”的技法,用泛音的飘逸表现了云水苍茫问精神世界的凝思;用弹弦后共鸣体的余音袅袅,造成无人之境自然灵空的意境,以及按弦轻重中由一不稳定向稳定过渡、音过程中的强弱对比所透出的抚弦低叹的凄楚意绪。这是人化,艺术化,淡化,想象化的自然景观,而不是现实生活的翻版。再如,琴曲《高山流水》,在淳朴静穆的音乐韵律中,表达一副矿远雅逸的艺术境界,模拟与折射出古人“峨峨兮若高山”、“洋洋兮若流水”的情绪状态。从音乐的意境来讲。是人与自然合一的一种意境。沈括说。琴“艺不在声,其意韵萧然,得于声外”(《梦溪笔谈》),苏璟的“鼓琴者心超物外”等等,都体现了这种艺术观。 古琴艺术将宇宙、社会、人生作为一个有机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反映出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美、意境美,以学求悟重妙悟的审美观,并通过妙悟达到“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古琴音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特定产物,其中的文学和美学,在历史变革中,因表层和深层的原因,呈现出从功利色彩移位到隐逸色彩,成为“竹林七贤”型文人目送手挥的尤物,可以感到,在古琴音乐中蕴藏着自成机抒、一成风骨的艺术特点。 总结 文人们在古琴中所追求的,是基于知识分子对社会现象敏感的洞察和对现实的批判态度、对天地人文现象深刻的艺术领悟。“……身外都无事,舟中只有琴。七弦为益友,两耳是知音。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白居易:《夜船援琴》)这五句诗,表达了诗人对琴乐深刻超凡脱俗的理解,而“心静即声淡,其间无古今。”句,更咏出了琴人的追求,诗人的追求。我们似乎感受到中国古代善良而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传统品质:甘于寂寞,淡泊名利;我们似乎也领略到了中国古代善良而正直的知识分子对艺术美的特殊解释:徇情道性,崇尚自然。 中国的文人音乐音乐,也许从它诞生开始,就闪烁着它那高雅而超凡脱俗的光辉。几千年来,无数中国的知识分子,在这旋律声声中,听到了自己心灵的激荡,也看到了人世的沧桑和世态的淡凉。他们尽管没有改造这个大千世界中的丑恶面貌的技术和勇气,但他们用古琴描绘着大好河山,寄情于大好河山。在这圣洁的文人音乐世界里,他们找到了自己生存的空间,并完善着自己的人格,更探索着自己脚下的征途。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