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 象棋文化 >

武则天也是象棋迷 “楚河汉界”宋代引入象棋

http://www.newdu.com 2017-12-22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说起象棋史上鼎鼎大名的唐代“宝应象戏”,不得不提汝南人岑顺。
    岑顺是谁?
    估计要出乎所有人意料,他并不是一个真实存在过的人物,因为记述他名字和事迹的,是一本唐代小说。
    小说人物可以虚构,情节可以虚构,风物人情却不可能完全虚构——“汝南岑顺”连同这本打着唐代烙印的小说,由此被隆重地记入象棋史。
    这本小说集,是中唐人牛僧孺的名著《玄怪录》,其中有《岑顺》和《巴邛人》两篇涉及象戏。而《岑顺》篇因为对行棋过程写得绘声绘色,十分详细,成为唯一能够考证唐代象棋形制的珍贵文献。
    《岑顺》的故事背景设定在宝应元年(公元762年)。汝南人岑顺好学有才,颇懂战略,他旅居陕州亲戚吕氏家中老宅时,连续数夜听到击鼓之声,却不知声音从哪里来,以为是祥兆。一天晚上,他梦见一个人身披甲胄,代表金象国邀请自己做军队的统帅,抵抗敌国天那军进犯,岑顺欣然应允。半夜,战鼓号角从四面八方响起,屋内墙上的老鼠洞变成了城门,天那军与金象军集结对峙。军师发令说:“天马斜飞度三止,上将横行系四方。辎车直入无回翔,六甲次第不乖行。”于是两军各有一马,斜行三尺而停;又各有一步卒,横行一尺。再闻击鼓后,战车出击。很快,天那军大败溃逃。
    岑顺凭借功劳在梦中获得荣华富贵,梦境之外的他却长期闭门不出,面色憔悴,中邪了一般。亲友感觉不对劲,把他灌醉,才问出实情,随后,他们深掘岑顺所居老宅,竟挖出了一座古墓。这座墓陪葬明器甚多,有“甲胄数百,前有金床戏局,列马满枰,皆金铜成形”。显然,“金床戏局”就是棋局,上面摆满了各个兵种的棋子,军师的号令则是行棋规则,岑顺是在梦中“下了一盘很大的象棋”。
    众人烧了古墓,岑顺“恍然而醒,宅亦不复凶矣”。
    于唐代象戏而言,《岑顺》篇所蕴含的信息量相当大,故事发生在宝应元年,唐代象戏此后也被称作宝应象戏。可以看出,唐代象戏的棋盘是金属的,棋子是立体的,至少有相当于马、将、车、卒的“天马”、“上将”、“辎车”、“六甲”四种棋子,两军对垒,开局先走马,再进卒,后出车,“上将”可以支应前后左右四方,与现代中国象棋以及国际象棋,均有不少相似之处。
    宝应年间已是中唐,却不代表这种象棋的雏形是中唐才有。事实上,北周宇文邕时期象戏流行,短短几十年后的初唐却少人能识。《旧唐书·吕才传》中说,太宗李世民常看《象经》,“不晓其旨”,太子洗马蔡元恭年少时会玩,但此时问起来已完全不通,只有一个叫吕才的,研究了一晚上,终于弄明白了北周象戏是怎么回事。这一记载从侧面说明,初唐之人所玩象戏,可能已经是宝应象戏的玩法,最起码已经大不同于北周,所以学识渊博的唐太宗也看不懂《象经》。
    唐朝一小步,象棋一大步
    不少体育史料中都提到,在洛阳坐天下的武则天也是个象棋迷,证据是宋代讲史话本《梁公九谏》中的第六谏,说武则天某晚梦见与大罗天女下棋,“局中有子,旋被打将,频输天女,忽然惊觉”。第二天早朝,武则天问狄仁杰怎么看。狄仁杰反对女皇立武三思为储,于是说:这个梦不吉利,“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旋被打将,失其所主”,现在太子庐陵王(武则天的儿子唐中宗李显)被贬到房州,正是“局中有子不得其位”,所以陛下才会做这个梦。
    狄仁杰借此事力劝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使得唐朝社稷得以延续,这盘梦中之棋功莫大焉。不过,也有学者根据《唐国史补》、《狄仁杰传》等考证,武则天是梦见下双陆棋,象棋一说是以讹传讹。
    武则天究竟有没有下过象棋或许存有争议,但唐代是中国古代游艺史上的鼎盛期却是公认。当时,围棋、投壶、马球、蹴鞠等不仅在国内流行,而且向外输出到了日本、朝鲜等地,象戏也迈出了贴近现代象棋的一大步。
    唐代对象棋贡献最大的,无疑是《玄怪录》的作者牛僧孺。牛僧孺是安定鹑觚(今甘肃灵台)人,两朝宰相,著名的“牛李党争”主角之一,他做过伊阙县尉、河南尉、河南节度使和东都留守等,在河南居官时间颇长,闲暇之时象戏怕是第一娱乐,除了著下对后世影响巨大的《玄怪录》,牛僧孺还被认为是将“炮”引入象棋的第一人。元代僧人所著的《藏经·佛祖历代通载》记载,古时神农氏以日月星辰为象,唐相国牛僧孺用车、马、士、卒加炮创制了象棋。
    说牛僧孺是创制人有些夸张,改革者倒真有可能。随着科技发展,重要武器的出现,的确可能会对模仿战争场面的象棋带来变化。唐朝已经有了以机发石的攻城器械,比如《新唐书·李密》中提到的“将军炮”,当时的炮字还是“石”字旁,而后世的象棋里,的确保留了石字旁的炮。
    不过,唐代象戏中究竟有没有炮仍有疑问,缺乏文物佐证,《玄怪录·岑顺》中也没有提到炮。到了火器被广泛应用的北宋,包括炮在内的七种棋子,已经全部出现在了棋盘中。
    “楚河汉界”宋代引入象棋
    北宋是公认的象棋定型期,在宝应象戏的基础上,出现了与今日体制、规则相同的象棋。洛阳、开封曾出土过基本完整的宋代瓷胎和铜质象棋子;2013年,禹州神垕镇中心发现了宋元明连片窑址群,大堆的瓷器残片中,也发现了一枚或为宋代的“卒”。
    北宋第一位象棋谱学家是洛阳人尹洙,人称河南先生,著有多部棋谱,围棋、象棋都爱。他写了一本书叫做《象戏格》,后来《郡斋读书志》中也有此书,不过改名为《象棋》,这本书创下一个纪录——我国文献史上最早有姓名可考的象棋谱。
    后人根据《象棋》推断,北宋流行的象棋玩法并不止一种,但最主流的已经是棋盘纵九路、横九路,棋子包括将、士、象、马、车、炮、卒等32枚。宋代棋子的正面是字,反面是图案,“将”是坐着的将军,腰悬长剑;“士”是女将或宫女,上着戎装,下穿裙子;“象”是一只大象;“车”是带有飞轮的辎车;“马”是飞跃的马;“炮”是飞石;“卒”是手执长矛的士兵。
    与今天相比,尹洙所记录的象棋只缺了“楚河汉界”。
    众所周知,“楚河汉界”在今天荥阳的广武山上,公元前205年前后,刘邦与项羽在此相互攻伐多年,形成拉锯后相约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史记》记载,“鸿沟而西者为汉,鸿沟而东者为楚”,历史就这样使鸿沟成了“楚河汉界”。
    “楚河汉界”是什么时候进入棋盘的呢?北宋洛阳“二程”之一、理学家程颢写过一首《咏象戏》:“大都博弈皆戏剧,象戏翻能学用兵。车马尚存周战法,偏裨兼备汉宫名。中军八面将军重,河外尖斜步卒轻。却凭纹楸聊自笑,雄如刘项亦争闲。”诗中提到“河”与“刘项”,说明程颢见到的这种象棋已经有了界河,北宋末年,李清照设计的一种象棋和打马棋两用的棋盘图纸上,界河也是存在的。
    但北宋象棋玩法很多,界河尚非定式,象棋完成“大一统”后,“楚河汉界”才普及开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