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122年(元狩元年),张骞出使西域回到长安,据大夏(今阿富汗)有从身毒(今印度)运来、蜀地出产的柞布和筇杖断定,其间必有道路可行,即后来的蜀身毒道。汉武帝随即遣使到西南夷(今云南及邻近地区)四处寻求道路。其中的一批使臣王然于、柏始昌、吕越人等到达滇池地区居留一年多的时间,在“滇”部落的首领尝羌的帮助下寻找西去的道路,后在今祥云县西境九鼎山和红崖坡一带(云南驿以西约三十公里)受到“昆明”等部落的阻挠,望昆明池(今洱海)和彩云而返。是为“彩云南现”的典故。 对“西南夷”地区的深入了解,加强了汉武帝大举开发“西南夷”、打通蜀身毒道的决心。公元前120年(元狩三年),汉武帝以梦中“彩云南现”、预示开拓“西南夷”的天降祥瑞,作为最高国务会议的决策,并在长安城西南开凿“昆明池”,“以习水战”,准备出兵“西南夷”地区。这就是后来孙髯翁撰昆明大观楼长联中“汉习楼船” 的典故,也是历代都城包括北京城“昆明池”的来历。 公元前109年(元封二年)汉武帝征发巴蜀地区的士卒,先征服滇池东北面的劳浸、靡莫等部落,大兵临滇,滇王降伏。汉廷以滇王故地为中心,设置益州郡(郡治滇池县,今昆明市晋宁县),辖包括云南县在内的24县,均在今云南境内。郡县制度的推行,推动了云南各族的社会发展,带来了内地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文化和生产关系。云南一词开始了两千多年作为地理名词和行政区划名称的历史。云南驿也因云南县故地成为最早叫云南的地方,是为“云南之源”,当地人称“小云南”。 除云南县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沿袭云南郡的设置 公元225年(建兴三年),吴蜀恢复联盟,蜀魏也相安无事,诸葛亮在南中诸郡叛乱将近三年之后,下决心亲征南中。这就是家喻户晓的诸葛亮“七擒孟获”、安定南中的故事。南中叛乱的迅速平定进一步巩固了蜀国的立国基础,诸葛亮把南中五郡调整为七郡,其中从建宁郡(原益州郡)中划出弄栋(今姚安),从永昌郡划出叶榆(今大理)、邪龙(今巍山)、云南(今祥云)三县,从越西郡中划出遂久(今丽江)、姑复(今永胜)和青蛉(今大姚)三县,合七县设立新郡—云南郡(郡治云南县,今云南驿),以南中大姓吕凯为云南郡太守。是为云南一词继云南县之后作为更高一级行政区划的名称。 公元271年(泰始七年),晋王朝把南中四郡(建宁、云南、永昌和兴古)从益州(成都)分划出来,设立宁州。公元279年,晋灭吴统一全国后,宁州成为全国19个州之一,也使云南地区单独成为中央直辖的一个大行政区。 唐代云南地区为地方政权南诏国控制,同唐王朝时战时和,同吐蕃也是时和时战,都对全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保持唐诏联盟,共拒吐蕃,是当时的长期国策。唐诏天宝战争,是天宝盛世结束和唐王朝衰落的标志。云南驿北控成都,东制昆明,为咽喉要地,南诏国先后在这里设置了云南节度使、城、赕、州等军政机构。 宋代云南地区为地方政权大理国控制,沿袭前代在云南驿的军政设置。宋王朝为了抵御北方的辽、金、西夏和蒙古,在西南地区开展茶马互市,设立榷场,以内地的茶叶、布匹等物资换取战马,滇西地区能负重、用于运输的云南小种马尤其受到欢迎。茶马古道贸易和运输的兴起造就了云南驿此后一千多年的商业繁荣。 公元794年(贞元十年)袁滋代表唐王朝册封南诏王异牟寻,记录了到达云南城时的盛况。 茶马古道的起源于唐代,宋代达到鼎盛,以宋代交易量最大的两种大宗商品——西藏输入的茶叶,内地输入的马匹而得名。后世泛指滇川藏之间或者中国西南和东南亚、南亚之间的马帮运输路线。 云南省是云南行中书省或云南行省的简称,始于元代。 1253年(宋宝佑元年、元宪宗三年),忽必烈帅大军抵金沙江,“乘革囊及筏以渡”,破大理城(是为元跨革囊的典故)。次年,破押赤城(今昆明)擒大理国王段兴智。1256年(元宪宗六年),大理国王段兴智献给蒙哥大理地图,并为蒙古在云南的统治和继续平定大理各部出谋划策。蒙哥大喜,命段氏为大理总管(终元之世,段氏世袭大理总管,传11世。这也是金庸武侠小说段王爷故事的来历)。元庭遂平定云南,后在大理国行政区划的基础上,建立19个万户府,下设千户、百户,实行蒙古贵族的军事统治,为后来建立云南行省奠定了基础。 1273年(至元十年),忽必烈为了改变云南长期得不到稳定的局面,在亲信大臣中挑选了回回人赛典赤詹思丁主持云南行政,要他以“谨厚”的方针,把云南的局势稳定下来。1274年(至元十一年),赛典赤来到云南着手建立行省,并任云南行省平章政事,以信且日为大理总管。 1276年(至元十三年),赛典赤把军事统治时期的万户、千户和百户,改为路、府、州、县,正式建立云南行中书省,并把行政中心从大理迁到中庆(今昆明)。1279年(至元十六年)赛典赤詹思丁死于任上,次年忽必烈调其子纳速剌丁为云南行中书省右丞。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