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先秦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武威仪礼简 《仪礼》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内容记载着先秦的各种礼仪,其中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秦代以前篇目不详,汉代初期高堂生传《仪礼》十七篇。另有《古文仪礼》五十六篇,已经遗失。 商、周时有名目繁多的典礼,素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之称,非有专门职业训练并经常排练演习者,不能经办这些典礼。秦始皇焚书后,《礼》已不传,只有高堂生能背诵,汉代只剩《仪礼》十七篇,分为冠婚、朝聘、丧祭、射乡等四类。《仪礼》十七篇,除《士相见礼》、《大射礼》、《少牢馈食礼》、《有司彻》等四篇之外,其余各篇之末都有“记”。《丧服》一篇其下又有“传”,相传是孔子门人子夏所作。汉代初只称为《礼》,为礼的经,又称“士礼”。礼学家彭林先生分析说:“一般认为,高堂生把《仪礼》传给萧奋,萧奋传给孟卿,孟卿传给后苍,后苍传给大戴(戴德)、小戴(戴圣)、庆普,这就是汉代的《礼》学的所谓五传弟子。但是,《史记·儒林传》所记,在萧奋之前还有徐氏,萧奋之《礼》当得自徐氏,徐氏与高堂生的关系不详。” 汉代五经中的《礼经》即为《仪礼》,“仪礼”一名最早出现在范晔所著的《后汉书》中。晋代正式称《仪礼》,当时门阀为宗法需要,特别重视《丧服》、《士丧礼》、《既夕礼》、《士虞礼》等四篇记丧葬之礼。在唐代时“礼”为《小戴礼记》,后来才逐渐地转变成现今十三经中的《三礼》。 仪礼 汉代《仪礼》的传本有四种,即大戴本、小戴本、庆普本和刘向《别录》本。今《仪礼》所存文本为今文本。今文经只有十七篇。比古文经少三十九篇。《仪礼》与《周礼》、《礼记》,并称“三礼”。 《仪礼》文字艰涩,内容枯燥乏味。但其来源甚古,详尽地记述了古代宫室、服饰、饮食、丧葬之制,犹如一幅古代社会生活的长卷。唐贾公彦撰《仪礼疏》十七卷,南宋时与郑玄之注合刊为《仪礼注疏》。元人敖继公《仪礼集说》一书。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中辑出的宋代张淳撰《仪礼识误》。胡培翚有《仪礼正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