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拐节,一般是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的祭祀习俗。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蚂拐节的简介 蚂拐节,壮族传说认为掌管风雨的是青蛙女神,并把青蛙称为蚂拐。红水河沿岸壮族村寨通过祭祀蚂拐,祈求年年风调雨顺,岁岁五谷丰登,四季人畜兴旺。蚂拐节一般从大年初一起至二月初二结束,主要内容有找蚂拐、祭蚂拐、孝蚂拐和葬蚂拐等。 虽然,许多在人类蒙昧时期产生的古俗已逐渐被社会的发展演变所淹没,但是。一些奇俗却在壮族人的生活中延续下来,祭祀蚂拐的习俗更是其中之一壮族人。 蚂拐节的由来 在桂西的红水河畔,每到正月的蚂拐节时巴马的壮族人都沉醉在古老的蚂拐歌河喜庆的铜鼓声中。相传,蚂拐女神是雷王的女儿,掌管雨水,使大地风调雨顺。有一年壮家有个叫东林的青年,因为丧母而痛苦不堪。他听到屋外青蛙“呱呱呱”的叫个不停,一时烦躁难耐,就用热水把青蛙浇得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从此,青蛙不叫了,天再也不下雨了。人间便开始大祸临头。东林吓坏了,去求神祖布洛陀河神母妹洛甲,得到神训应向青蛙女神赔礼道歉。于是东林赶紧在大年初一敲起铜鼓,请青蛙女神回村过年,又请千人为死去的青蛙送葬。以后,人间又得到青蛙女神的保佑,风调雨顺。从此巴马东兰的壮族人年年要过蚂拐节,祭祀蚂拐。 蚂拐节的习俗 每当农历正月初一黎明,人们就敲着铜鼓成群结队去田里找冬眠的青蛙。据说,先找到青蛙的人是幸运的,被誉为雷王的女婿“蚂拐郎”,成为该年蚂拐的首领。首领要带着大家点燃烟炮,以向雷王报告人间祭蚂拐的喜讯。人们把这只青蛙接回村,放入花轿中。由初一到正月底,白天孩子们抬着青蛙游村,向每家每户贺喜;晚上,则抬到蚂拐亭下,人们跳蚂拐舞和唱蚂拐歌,以示为蚂拐守灵。守灵、游村的活动进行到第25天后,蚂拐节便进入高潮。这天,人们选择吉时,抬着花轿到青蛙下葬的地方,打开去年葬蛙的宝棺,如果青蛙的骨头呈金黄色,便预示今年是好年景,全场顿时铜鼓齐名,同声欢呼。如果蛙骨呈灰色或黑色,便表示年景不好,于是人们就烧香祈求消灾降福。接着举行新青蛙的的下葬仪式。葬礼之后,男女老少一起围着篝火唱歌舞蹈,送蚂拐的灵魂上天。这一夜,人们尽情狂欢,通宵达旦。 蚂拐节的过程 1.找蚂拐。正月初一早饭后,大人小孩三五成群下田间地头寻找蚂拐,按惯例取两只,一公一母。并交由主持此次活动的负责人将蚂拐装入一节剖开的竹筒内(称“蚂拐棺”),合好绑紧,用彩色纸糊面。第二天,青少年们抬着“蚂拐”巡游本屯各户,念诵祝词。祝贺主家新年万事如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2.祭蚂拐。正月十五日,在沿袭固定的蚂拐坟边竖起五六米高的彩色纸幡,摆上祭品,敲打铜鼓皮鼓,祭祀蚂拐。 3.葬蚂拐。各地葬蚂拐日期不同,风俗也有所不同。以最为隆重的巴畴乡巴英屯仪式为例。葬蚂拐前,先将去年旧尸骨取出,观其颜色,据说骨黄预示这年风调雨顺,五谷丰收;骨白则干旱,五谷歉收,而棉花却丰收;骨黑则庄稼、人畜有病有灾。然后,由一老者念诵祭词,埋葬新蚂拐。 4.化装表演。葬蚂拐前,外村赶热闹的后生源源而来,此时,两位老翁戴假面具,用破布烂蚊帐裹身,扮成“蚂拐公”和“蚂拐婆”,在一群各戴七丑八怪假面具、手持棍棒的“蚂拐仔”的护卫下走进人群中,众人自动让出一条三四米宽的过道来。 蚂拐,壮族人们的信仰,蚂拐节,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风俗习惯,是构成我国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远古时期壮族人们在不了解自然的情况下所衍生出来的文化产物,是一种文化的表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