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单中,由安徽省古徽州的歙县、屯溪和绩溪等地政府联合申报的“徽墨制作技艺”令人关注。这不仅是因为徽墨制作技艺一直都是那么神秘且妙不可传,更因为它的日益濒危、渐趋失传、急需保护。 徽墨是指古徽州(今黄山)生产的,以松烟、桐油烟、漆烟和胶等为主要原料制作成的特种颜料,主要供传统书法绘画使用。南唐时期,徽墨创始人墨工奚超、奚廷珪父子为避藩镇之乱,从河北易水南下逃至歙州,见“山有黄山、白岳之奇,水有练溪、新安之妙”,松佳水秀,极宜制墨,于是定居黄山祥符寺,重操墨业,并被歙州用作贡品,深得南唐后主李煜的赏识,不但委任奚廷珪为墨务官,而且还赐国姓李,奚墨因此称作李墨,一时有“千金易得,李墨难求”之说。宋宣和三年(1121年),歙州更名为徽州,李墨便更名为徽墨,一直沿袭至今。 徽墨的主要特点是:“拈来轻,磨来清,嗅来馨,坚如玉,研无声,一点如漆,万载存真”;“丰肌腻理,砥纸不胶;落纸如漆,色泽黑润;经久不褪,香味浓郁”。因此,徽墨不仅成为书画家们的文房之宝,而且还广泛应用于工业制图、装潢美术、印刷、医药和描瓷等领域。 历史上的徽墨名家有明、清时期各四大家之说。明代徽墨四大家为:邵格之、罗小华、程君房和方于鲁;清代徽墨四大家则为:曹素功、汪近圣、汪节庵和胡开文。徽墨的种类,若从形制来分,可分为零锭墨和集锦墨两大类;若从质地来分,则可分为油烟墨、松烟墨、炭黑墨、再和墨、朱红墨、五彩墨、药用墨和银珠墨等。徽墨代表作有:“地球墨”、“御园图墨”、“金章八座墨”、“苍云珍品墨”、“廷珪遗法墨”、“潇湘八景墨”、“八宝奇珍墨”、“十二生肖墨”和“罗汉墨”等。徽墨的生产工艺大致有点烟、和料、杵捣、制墨、晾墨、锉边、洗水、填金、刻模等11道工序,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刻模、和料和制墨。 1915年,徽墨“地球墨”分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和南洋劝业会优等奖;1989年,徽墨获国家质量金奖;1994年,徽墨荣获第五届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国际博览会金奖;2000年至2004年,徽墨连续荣获中国文房四宝国之宝证书。而珍藏于安徽各地博物馆和徽墨厂的几百副清代墨模和几百锭历代古墨等,已经成为不可再生的历史文物,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美学价值和研究价值。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