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焕这首耳熟能详的《凉州词》应是大都读过,羌笛悠悠,在边塞大地泛起的思念之音已盘旋了上千年。那也是多年来在群山之巅的羌寨里回响着的神话。 小小的两支竹管,用丝线缠绕在一起,看似简单,其实又十分复杂的工艺,却演绎出一个民族苦难而悠久的历史。这就是羌笛,长驻于山巅的灵魂之音。 有人说,羌笛的声音常给人以虚幻迷离、动人心魄的感觉,似那山间云雾里飘渺而来。 羌笛与普通笛子是不一样的,羌笛的声音清脆婉转,伴随着丝丝悲凉之感,将这段历史吹奏了千年,而它的独特所在,除了音律及吹走技巧等,更是在于,它还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兴衰。 据传,羌笛是秦汉之际游牧在西北高原的羌人所发明,故名羌笛。 最初的羌笛其实不是用竹子,而是用鸟腿骨或羊腿骨制成的,主要有两种用途,一是用来作乐器吹奏用,二则是用来作马鞭策马用,故又名“马鞭”或“吹鞭”。其实在西汉以前,羌笛只有四个音孔,到公元前1世纪,经过京房(公元前77年枣37年)在后面加了一个最高音的音孔,才有了五个音孔。 东汉马融曾在《长笛赋》中如此描述:近世双笛从羌起,羌人伐竹未及已。龙鸣水中不见己,截竹吹之声相似。剡其上孔通洞之,裁之当鞭便易持。易京君明只音律,故本四孔加以一。君明所加孔出后,是谓商声五音毕。 而关于羌笛的来源还有另外一个传说:据传羌人最早在放牧时,由于恼恨老鹰叼羊,于是在捉住老鹰后,在它的翅膀上取毛钻孔以泄愤。不知是哪一位牧人,某天躺在草原上,无聊时将野草插在孔里,结果风贯进发出呜咽的声音,大家听了觉得好听,于是这种乐器就逐渐演化,一直传承到现在。 据资料记载,羌笛距今已有两千年左右的历史。然而乐曲还在,羌笛亦在,会演奏的人却越来越少,会制作的人,则更少。 羌族是一个没有文字的民族,其历史文化除了世代口传心授外,羌笛则成为了极其重要的一种传承方式。这个隐匿在山巅的云朵上的民族,其世代流传的故事,都随这羌笛一起,在山间蔓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