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唐代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西安日报 佚名 参加讨论

    
    大唐西市博物馆藏有一件唐代的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直径6.5厘米,圆钮,素缘,镜背图案以海蚌贝壳打磨雕刻镶嵌而成。钮外镶嵌一圈螺钿,主图案为螺钿雕刻的鹦鹉和折枝宝相花,中间空隙处镶嵌有绿松石,鹦鹉宛如在花丛、绿叶间飞舞旋转,细致精巧、生动活泼。
    唐代螺钿镜被誉为“中国最美的铜镜”,为唐代的特种工艺镜之一。此类铜镜的主题纹饰有人物、花鸟和宝相花、折枝花等等。螺钿镜的制作,用螺蚌贝壳雕制成各种图案,按设计要求粘贴于素镜背面,然后髹漆、研磨,最后再在螺钿上毛雕花纹。漆地为黑色,螺钿为白色,黑白分明,光彩莹润,精致细巧,华丽秀美。唐代螺钿工艺较为盛行,螺钿镜则流行于唐玄宗及其稍后一段时期,以后的其他时代较为罕见。
    唐朝盛世,政治清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使得佛教文化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佛教信徒日益增多、表达崇拜之情也多种多样,而这面镶绿松石螺钿鹦鹉纹铜镜就是一个例证。
    鹦鹉是古今中外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飞禽,其或五彩绚烂或洁白如雪的羽毛,以及善作人言的才能,都使人对之喜爱有加。而鹦鹉与佛教有着密切的因缘,佛教与《佛经》的流传赋予了鹦鹉很多的神奇与灵性,说法时经常以鹦鹉作比喻,将人世间深奥、抽象的道理通过浅俗易懂的故事深入浅出、形象化地阐明,这不仅拉近了佛教与民众的距离,也扩大了佛教的传播范围。例如,佛教为阐述“为人子女应孝敬父母”的道理,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了一则鹦鹉与农夫的故事。说有一只鹦鹉为了奉养眼睛失明的父母,每天都会采集好的果实回来。而当时有一个农夫发了愿,要与众生一同分享他种的稻谷。鹦鹉听后便经常至此采集谷子。一日,农夫到田里巡视作物时,发现很多稻穗被啄断了,于是他起了懊恼之心,在田里设下网子。鹦鹉再度来采食的时候,正好被网子给缠住了,动弹不得。它见农夫从田埂走来,即说:“地主啊!你先前发愿要将稻谷布施给大众,所以我才敢到这里觅食,现在你怎么反悔了呢?而且,田地就像母亲般蕴育着万物;稻种就如父亲一样养育他的孩子;实语,就像小孩子那么天真无邪,不欺骗别人;农夫就像是国王那样爱护子民。作为子民的我,心存感恩地拥护着你。”农夫听后问鹦鹉:“你采这些稻谷要给谁用?”鹦鹉说:“要奉养我的父母。”于是,农夫告诉鹦鹉:“日后你可以自由地到我的田里采谷,我愿意布施给你。”当时的鹦鹉就是佛陀的过去生,农夫是舍利弗,盲父、盲母即是净饭王与摩耶夫人。佛教通过这样简单的故事说明了只要孝敬父母、广修善法就能升天享福,反之就会速堕地狱、受轮回之苦。
    铜镜是古人生活的日常用品,而尺寸小一些的则会随身佩戴。制镜工匠们将鹦鹉图案镶嵌在镜背之上,不仅起到了装饰的效果,美观大方,也在无形之中为配镜之人起到了警示的作用,让人们时刻谨记“百善孝为先”,更为我们了解唐代社会及其宗教文化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