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其它 >

道德经的和谐思想 音声 万物之和

http://www.newdu.com 2017-12-23 网络 佚名 参加讨论

    
    李隆基御注御书《道德经》拓本
    万物产生之后,“道”虽然仍是最高的本原和法则,但万物之间如何相互联系,却成为每一事物所面临的最迫近的问题。“和”则是万物相互联系作用的重要方式之一。
    《道德经》第二章说:“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老子在这里详细描述了事物“对立统一”的种种方式:“相生”、“相成”、“相形”、“相倾”、“相随”、“相和”。其中,前五者仅仅是简单的比较,而“相和”则具有更加丰富的涵义。《说文解字》说:“声生于心有节于外谓之音。宫商角徵羽,声也。丝竹金石匏土革木,音也。”声是单纯的发音,每个发音都属于“宫商角徵羽”的五声系统。声的协调混合,被称为音。声被人通过乐器发出来,必然被调和成音;而音则必定合于五声系统。和谐优美的乐曲正是由声音组合而成的。“音声相和”揭示了事物之间对立统一的那种复杂而微妙的状态。并且,它所侧重的,不是强调对立面之间的差异,而是凸显对立面之间的相生相应。
    “和”的第二要义便是事物之间相生相应,和谐相处。只有与周围的事物有机地联系起来,各种规律不断作用,世间万物才能生生不息。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