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篇 现代物理学的哲学错误(之二) 现代物理学的第二个哲学错误是把现象当成本质,当成真理。该错误出现于量子论中,解说如下: 一、不确定原理 1927年,海森伯宣布发现量子论的“不确定原理”: 每一个实物粒子都有位置不确定性ΔX和速率不确定性ΔV ,这两个不确定性中的任一个都可取任意值,但二者相乘的积ΔXΔV ,再乘以粒子的质量M ,则必须近似等于卜郎克常数h ,表示为: M·ΔV·ΔX ≈ h 对于海森伯的“不确定原理”,爱因斯坦深深地怀疑。他说:真棒,现在的年青人会有这些想法。但是,对他们的话我一句也不信。 道家哲学完全支持爱因斯坦的意见,因为“不确定原理”只描述了表面现象之间的一种数量上的类比关系,它未说明为何,也不知为何。换言之,没有告诉爱因斯坦“不确定原理”的背后是什麽? 急于把“不确定原理”当成法则,称为原理,是不谨慎的。众所周知,现象不能当成本质,当成真理。 二、Ψ场的几率解释 1926年,薛定锷从一个经典物理学的熟知的波动方程出发,认为微观粒子不仅在自由状态下具有波粒二象性,在非自由状态的势场中,仍具有波粒二象性。就这样,他在德布洛意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步,发明了著名的薛定锷方程: d2ψ/dx2+ 8π2m/h2(E-U)ψ=0 在薛定锷方程中,粒子的振荡的量,或称为波动的量,又叫粒子的Ψ场。 哥本哈根学派(主流派)认为Ψ场表示散布在一个空间区域内的特殊场——几率场。在空间某点,找到一个粒子的几率就是粒子的Ψ场在该点的幅值的平方,一个粒子的Ψ场和它的几率场是一回事。Ψ场有许多别名,如:Ψ波,几率波,几率场,狄拉克场……等等。 但是,爱因斯坦不赞成对Ψ场的几率解释,认为宁可说“Ψ场是幽灵场”还好些。 他又说:几率解释不是真正的理论,它并未使我们离老家伙(指上帝)的秘密更近一些。 他坚持说:我相信有可能建立一个理论,它能给出实在的完备描述,它的定律确立事物本身之间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它们的几率之间的关系……。 道家哲学完全支持爱因斯坦的意见,因为几率解释的描述也只是表面现象,未说明为何,也不知为何,事情远没搞清楚。换言之,没有告诉爱因斯坦“几率解释”的背后是什麽? 我们不能把现象视为本质,更不能提升为真理。黑格尔也说过:现象是本质的反映,现象不是本质。 三、量子跳变 结合“不确定原理”,对Ψ场还有如下实际描述: 设一自由运动电子的Ψ场是一个波包,其位置不确定量是ΔX ;若我们把电子的位置的测量精度提高到ΔX/2 ,在刚完成此测量之同时,该自由运动电子的Ψ场将立即收缩为一个不确定量为ΔX/2的波包。Ψ场的这种突变,称为“量子跳变”,作为一种基本概念。在量子论中,多次出现这类所谓“量子跳变”的、立即的、超距作用。 爱因斯坦严重置疑“量子跳变”,他说:我不能真正相信它,因为它不能与以下观念相调和,即,物理学应当代表时间和空间中的实在,不存在不可思议的超距作用。 道家哲学完全支持爱因斯坦的意见,因为“量子跳变”同样只是现象,未说明为何,也不知为何,它不是本质。换言之,没有告诉爱因斯坦“量子跳变”的背后是什麽?不可能是无缘无故的。 道家哲学“巨树毫末”律已表明,应当有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这些远未清楚。 从以上三例可见,道家哲学和爱因斯坦对待该问题,在认识上是完全一致的,不能把现象当成法则、当成基本概念、当成本质、甚至当成真理。如果非要这样做不可,那也只是暂时的便宜手段,不可能取得最后的真正的成功。 笔者2006年8月12日 (转载自张天健_560)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