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字从字义上来理解,其实就是“教之所由生也”。因为孝也是要教的,所以林语堂先生对“教”的解释就采用了观其结构而解析其意的方法。他说:“‘教’字,也是从孝演变而来的。即‘孝’字加一表示使役的偏旁‘攵’,意思是‘使……孝。’”由此也可见孝道教育在传统中国的社会教化和学校教育中的根源和首要作用。在有校长或教师的场合中,我都会经常问他们,学校是让学生学什么?而教师又主要教什么呢?大多数的答案都不明确,我就说,学校顾名思义,就是学孝嘛;教师就如林语堂所说的,教师的首要职责就在教孝。 在儒家文化或中国传统文化中,孝道是居于首德地位的。儒家虽讲“仁”是全德之名,但又认为“仁”是从“孝”的爱和亲情中升华出来的。因为,封建社会是家族社会,而孝道就构成了整个社会的伦理基础。传统的政治文化、人们的日常生活的确都和“孝”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我们就叫做“泛孝”。也就是说立身处世,社会道德、职业道德都变成“孝”了。从其根源上来讲,由于古代的孝道最初并不仅仅是现在意义上的子德,而是宗族道德,因此,也是家天下的政治道德,这为后来的泛化提供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孝道在理论上的泛化是在《孝经》中完成的,它被看成是天之经,地之义,人之行,被泛化成包括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等社会各阶层人的首要的和无所不包的道德。这种孝的泛化又在汉代,被“以孝治天下”、“举孝廉”,设孝经博士等政治、教化、乡治等制度予以确认和强化。因此,正如孙中山在其《三民主义•民族主义》中指出“《孝经》所言的孝字,几乎无所不包,无所不至,现在世界上最文明的国家,讲到孝字,还没有像中国讲的这么完全”。 甚至到现在,西方的语系里还没有和“孝”一样对等的字义。 现代的孝道,主要指的还是亲情上的孝道,可以说孝道情怀是人类一切美好感情的基础,只要有血缘关系存在,那么爱敬父母就是人类的一种天性,一种一切道德美好感情的源头,是德性和义务产生的精神渊薮。人也正是在父母的爱中学会了反哺和奉献。现代社会的孝道信仰其实就是要保持这种所谓的人民性,人民性的精华就是和封建政治的“泛孝”脱离了,完全建立在血缘关系之上的感情。 进一步,我们再把孝的内涵与天地、宇宙的生命源起结合在一起,探讨生命的真谛。 从这几年的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晚会上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主旋律一直都在强调“家”这个概念。这应该也算是再一次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在传统文化中重新找到真髓。“常回家看看”应该看什么?其实就是恢复孝道信仰。这些传统上的东西在台湾一直都在延续。尽管在政治制度上以及生产力等方面,中国这一百年变迁史上,一直讲究国学为本,西学为用。但作为中国人的精神信仰状态,我觉得在台湾保存的还是比较完整的。比如台湾特别注重二老在家庭中的地位,一般新婚夫妻买房子就一定要有二老的房间。我们把台湾的家庭称之为“内阁制”。二老的精神领袖地位是不变的。平常家务基本上由夫妻俩决定,有重大的事情决策时,则一定要请教他们。另外,从节庆上也能看出两岸孝道信仰文化的差异,比如过春节,现在大陆过年的气氛就越来越淡了,生活中的中国传统的文化也逐渐被西方节日所影响着。在台湾生活的山东人却仍然会保留一些传统的习俗,这些习俗都是从大陆传承过来的。比如大年三十那天,我们一定会到祖先的坟上把过世的父母“接”回家里一起过年,家里放好香案,上面摆着香果、供着列祖列宗的牌位,举行仪式,沐浴、上香、行大礼。到年后的清明节,一定要去祖先的坟地上供,到了冬至之后,还要到坟上去送寒衣,父母的生日,也要上坟,基本上每一年要给父母扫五次墓。所谓,大孝终身思父母,就是人子对孝道的生活表现。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历经了千年的提炼与沉淀的,孝道所孕育的深层文化也都是以家庭为中心的。那么“孝道”的细节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我们所知道的对父母要恭敬,更重要的是要光宗耀祖。为什么封建社会要提倡“以孝道治天下”呢?就是因为奉行孝道的人会有“羞耻感”,孝道教育在本质上,其实就是“耻感教育”。如果一个人因为“孝顺”而延伸出来人格魅力,那么他就会造福于社会。我刚才所说的“光宗耀祖”其实就是奋进的一种动力,西方把奋进、勤俭都当成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智慧的细节,同时也是反映生活的一种细节。如果能够把孝道信仰放大的话,我们也可以看到,孝道文化其实和人品是一体的。就像我们常常说的一样,一个人如果不求上进,那么简直就是羞辱家门,是家门的不幸。但如果真的要“光宗耀祖”,就必须做到“孝”的很多种层面才可以,比如说勤俭、诚实等,它们都涵盖在了孝道里面。祖国在这几年大力推行八荣八耻,归结起来,就是一个孝字。 还有一种就是感恩心,如果一个孩子遵守孝道以后,他也就有了爱。但在百年中国的变迁过程中,在东、西方文明交手后,我们往往觉得在科学技术上逊人家一等,所以盲目地在变革过程中泼污水,否定自己的文化,这样常常也就把自己的孩子泼了出去,这是我们所看到的一些代价。其实,所谓欧美也好、日本韩国,很多基督教国家、甚至非洲国家也好,他们里面很多的道德观都和所谓儒家传统的道德观是相通的。都是讲仁爱、讲孝道、讲家庭的。 中国孝道的内涵,是以兼仁孝而德天下——让我的家族以我为荣,让我的国家以我为荣,这是一个小家和大家的区别。孝道不仅局限于物质和表象两个层面,其实中国的孝道信仰所实现出来的成果,就是要让每一个中国人以祖国为荣,国家以个人的成就为荣。那么,现代中国历经几千年的孝道信仰体系,也就回归到更加宏观和实用的层面了! 眼看当前的社会在西方文化日益冲击下,由于破四旧、文化大革命等历史原因导致传统文化的断层,加剧了中华传统文化、思想、礼乐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家庭矛盾、邻里冲突以及人际关系的激化等社会问题冲击着我们的道德底线,人们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弟子规》、《孝经》等国学启蒙经典之作,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精英,滋润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心田,历久不衰,万古常新。处在社会转型的今天,人们更加认识到国学启蒙教育等传统孝道文化,的确有助于少年儿童道德品质的培养、知识能力的拓展,是少年儿童终生享用的精神财富,是弘扬孝道,共建和谐社会最有效的方法。 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中华民族历来是讲究“忠、孝、节、义”的泱泱大国。孔子说“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欤。”说的就是,做一个人,孝悌是根本。只有在家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在校才能尊敬老师,友爱同学,才能提升道德水平,从而更好地工作和学习。孝敬父母的人,就会尊敬师长;敬重兄弟的人,就会友爱同学。此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一个学生不管在别人眼里坏到何种程度,只要他依然孝顺父母,就有浪子回头的一天。反之,一个学生无论现在表现多么完美,但如果他不孝顺父母,那么他变坏的可能性就很大。试想一下,一个人,连他最值得爱的父母都不孝敬,那他对别人的感情会怎么可能是真诚的呢?据个人多年的观察,一个学生的变坏,基本是从不孝开始。 现在全国正为弘扬儒家文化而作不懈的努力,并取得很好的社会效果。身为教育者,应当努力培养学生,使他们具有良好的道德水平。从幼儿园就开始,让孩子学会孝敬父母,然后推己及人,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三字经》指出“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这是颇有见地的见解,古代贤人认为,首先要孝悌,然后才开始学文化。如果没有孝悌,学文化不管怎样努力都是徒劳无益的。许多学生小学时学习成绩很好,但由于不注意道德修养,一到中学成绩就一落千丈吗?许多人的成功,并不是因为智商高,而是因为情商高。《千字文》里也提到“孝当竭力,忠则尽命。”你看一代抗金名将岳飞,从小对母亲就异常孝顺,岳母在他背上所刺的“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就一直激励他奋勇杀敌,虽九死而无悔。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终其一生都保持着他父母艰苦朴素、百折不挠的优良作风,最终成就了伟业。无数的事例说明一个真理,大凡成大事者,对父母都是孝敬的。 培养学生的孝心,可以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道德层次,培养学生高尚的的道德情操,健全学生的人格,从而为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础。 前不久,一个著名的社会学家就说过,作为普通人,家庭和谐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古人早就阐述这一基本道理:父慈子孝,夫和妻顺,兄友弟恭,君敬臣忠。而其核心就是子女对父母的孝顺。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三生有幸父母在。指的是说,我们的上一代已成为父母,我们自己也已结婚生子成为父母,子女在孝道的熏陶下也必将成为父母,如此三代都是父母,对很多家族来说是庆幸的,因为,他们家族的香火势必得以传承。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人很强调三代同堂,甚至五代同堂的原因。因为,父母就像天地日月一样,长生不死,永垂不朽。 在董仲舒春秋繁露中“五行对 篇”里,河闲献王问温城董君曰:“《孝经》曰‘夫孝,天之经,地之义。’何谓也?”对曰:“天有五行,木火土金水是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为冬,金为秋,土为季夏,木为春。春主生,夏主长,季夏主养,秋主收,冬主藏。藏,冬之所成也。是故父之所生,其子长之;父之所长,其子养之;父之所养,其子成之。诸父所为,其子皆奉承而续行之,不敢不致如父之意,尽为人之道也。故五行者,五行也。由此观之,父授之,子受之,乃天之道也。故曰:夫孝者,天之经也。此之谓也。”王曰:“善哉。天经既得闻之矣,愿闻地之义。”对曰:“地出云为雨,起气为风。风雨者,地之所为。地不敢有其功名,必上之於天。命若从天气者,故曰天风天雨也,莫曰地风地雨也。勤劳在地,名一归於天,非至有义,其孰能行此?故下事上,如地事天也,可谓大忠矣。土者,火之子也。五行莫贵於土。土之於四时无所命者,不与火分功名。木名春,火名夏,金名秋,水名冬。忠臣之义,孝子之行,取之土。土者,五行最贵者也,其义不可以加矣。五声莫贵於宫,五味莫美於甘,五色莫盛於黄,此谓孝者地之义也。”王曰:“善载!” 以上这段话的意思简单来说,就是以天地五行的相生原则与四季的搭配,说明父子在家道的承负关系,就像天与地一样,有着上下之间的恩义对价关系。 另外在“五行之义篇”中也说,天有五行:一曰木,二曰火,三曰土,四曰金,五曰水。木,五行之始也,水,五行之终也,土,五行之中也,此其天次之序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此其父子也。木居左,金居右,火居前,水居后,土居中央,此其父子之序,相受而布。是故木受水而火受木,土受火,金受土,水受金也。诸授之者,皆其父也;受之者,皆其子也;常因其父,以使其子,天之道也。是故木已生而火养之,金已死而水藏之,火乐木而养以阳,水克金而丧以阴,土之事火竭其忠。故五行者,乃孝子忠臣之行也。 这段话更是点出以五行的生克关系,说明孝子依五行来应对,可以通天达地,使个人行仪达到与天地合一的境界。 五行是尚书洪范篇里箕子对周武王对的对话,首要就是讲五行的重要,最后以五福收尾,为什么古人很重视“五”这个数字呢?说穿了,最大的孝就是能实现五福临门,何谓五福?就是,寿、富、康宁、攸好德、考終命。也是大家习惯的福、禄、寿三星的说法,一个人能够长寿、富贵、身心安宁、好善乐施、安享晚年、无疾而终就是最好的人生写照了,而要做到这一切,就必须行孝,先做到有老有子的三代家庭,再使自己从子变老,做到五代同堂,那就是在世的活神仙了。而五行之门就是忠孝之门。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