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剧,也叫祁阳戏。它分为永河、宝河两派,但舞台语言,统一用祁阳官话。声腔有高腔、弹腔、昆腔三种。它是湖南历史悠久、流行较广并对粤、闽等省不少剧种的形成与发展颇有影响的戏曲剧种。祁剧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 祁剧现有传统剧目总数上千,有一两百剧目已失传,后在1956-1961年期间发掘出来的。祁剧中的弹腔剧目约占百分之八十,高、昆剧目约占百分之二十。 祁剧音乐,素以高亢、激越见称。曲牌十分丰富,据邵阳地区已整理付印的音乐资料统计,有一千零七十九首。 高腔是祁剧中最古老、最有特色的一种声腔。至今还保留着“帽形燥鼓”这种古老的乐器。祁剧弹腔,是后于高腔兴起的一种声腔,分南北二路。它的南路,包括〔弋板〕、〔安春〕、〔阴皮〕等。在它的发展过程中,受宜黄戏和徽剧的影响。 祁剧昆腔用唢呐和笛子两种乐器伴奏,唢呐多用于情绪激昂、气势磅礴的唱段,笛子多用于叙事、抒情、轻快的唱段。唢呐伴奏时用大锣、大鼓、大钹以加强气氛;笛子伴奏时用帽形燥鼓轮奏。 祁剧过场音乐,分“大牌子”和“小牌子”两类,大牌子曲调丰富,既可渲染威武雄壮、庄严肃穆的气氛,也可表现热烈欢快、沉痛悲切的情绪。小牌子曲调轻快、流畅,多半用以配合表演动作,表现人物思想感情。 祁剧的脸谱化妆,只用红、黑、白三个基本色调。花脸(净)脸谱,除粉脸外,其它多是专人专脸。祁剧的服装、首饰,也有它的特点。 祁剧的行当,也和其他剧种一样,分为生、旦、丑、净四行。细分又有八大色、十个头等等分称。八大色是生、旦、净、丑每行两个。 祁剧科班众多,名伶辈出。清咸丰、同治以后,祁剧科班到处涌现。据现有资料,自咸、同到抗日战争前,祁阳县办有:鸿、元、如、永、祥、方、香、梅、玉、翠、文、三、喜、荣、国、丽、巧、春、超等四十二个科班。其中玉字科的李玉亮,翠字科的何翠福,三字科的唐三雄,喜字科的刘喜艮,称祁剧三个半聪明子弟,他们都是名重一时的艺术家。培植人才最多的,当推“荣”字科班,如名丑李荣富(艺名李泥巴),名生李荣祯,名旦苏荣兰,他们都是驰名湘桂的大老师傅,在祁剧中享有很高的声誉。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