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有自己的语言,按亲属关系分,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按形态结构分,则为粘着语。我国境内的柯尔克孜族绝大部分以自己的语言为主要的交际工具。在与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杂居的地方,大多兼通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有的地区甚至完全改用维吾尔语或哈萨克语。 柯尔克孜语与同一语族的维吾尔、哈萨克、乌孜别克、塔塔尔、撒拉等语言在语音上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并有数量很大的同源词,语法也基本一致。其主要特点是元音有长短之分,这在其它语言中是不存在的。 柯尔克孜语可分两个方言区,即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两个方言区基本上是以克孜勒苏河为界,河以北为北部方言,河以南为南部方言。方言的形成与部落有关。河以北的部落,如冲巴噶什等部落,统称为“色尔特克勒克”(意为“外部之人”),有人称之为外姓部落或北部柯尔克孜人;河以南的部落统称为“伊其克勒克”(意为“内部之人”),有人称之为内姓部落或南部柯尔克孜人。北部方言区的人口及地区都大于南部方言区,柯尔克孜的文学语言是在北部方言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柯尔克孜族很早就有自己的文字,据考古资料证明,七至十世纪,突厥、回鹘、黠戛斯使用的文字都是突厥文。至目前为止,在叶尼塞河流域发现的古代柯尔克孜人的短小碑铭有70多个。当柯尔克孜人离开叶尼塞河流域之后,失去了他们重要的文化成就——文字。柯尔克孜族信仰伊斯兰教之后,开始采用阿拉伯字母拼写自己的语言,更确切地说,是用“察合台文”拼写自己的语言。察合台文包括阿拉伯字母外,还吸收了波斯文的四个字母。后来,由于察合台文不能全面准确地反映柯尔克孜语,因而,在使用过程中,对察合台文作了部分改革和整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使用的柯尔克孜文字就是改革后的察合台文,它共有25个字母和一个表示前元音的符号。五十年代后,经过反复研究,在原有的察合台文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改革,这套字母共有30个字母。六十年代起,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柯尔克孜文停止使用。1979年,又重新恢复使用。1983年,对柯尔克孜文字母表的顺序作了调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