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的事竟然这样巧合,我们采访组来到开阳县茶山关渡口这天,距中央红军由此北渡乌江正好71周年。 1935年1月2日,中央红军三军团突破黔军清水河(南明河下游)防线后,抵达开阳马场(今楠木渡镇)乌江南岸一带。此时,国民党乌江防线的左路、中路江防已被红军突破,担任右路的国民党守军闻风而逃。1月3日至6日,红三军团不费一枪一弹,分别从开阳县的茶山关、桃子台和楠木渡搭浮桥和乘船渡过乌江,进逼遵义。 据开阳民国县志记载,茶山关于明崇祯元年(1628年)开渡,是开阳通往遵义、四川的要道。 1月6日那天,开阳正好遇到寒潮,一夜的冻雨后气温降到零下3度,树上结起厚厚的雾淞。开阳县城距楠木渡镇不到40公里,由于路面凌冻严重,我们乘采访车清早从县城出发,到镇政府时已是中午。 从镇里到茶山关古渡有8公里,汽车只能开到江边山上的胜利村,去渡口余下约3公里路得靠步行。 茶山关一带生态环境良好,满山遍野生长着各种参天大树,一条石头铺成的小道弯弯曲曲延伸在森林中,两旁的树林很密,有些路段得不停地拨开枝条才能前行。 同行的县文管所长何先龙告诉我们,脚下这条保存完好的古道修建于明崇祯元年,至今已378年。行走在沧桑古道,联想到71年前红军队伍人叫马嘶由此经过,心中充满崇敬的感觉。 古渡半山上的村子叫关上,8户人家自古以来全是摆渡人。村子隐藏在古树和翠竹林中,从散布在村里的几块古石碑看出,关上的历史久远和曾经有过的昔日辉煌。作为盐道与河防重地,自明代开渡以来,这里就派驻军队和税务官员。直到1939年开通下游楠木渡通达遵义尚嵇后,茶山关渡口逐渐被冷落。 村子里的人那天大都赶场去了,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叫浦德芬的60岁老妇人。红军从这里北渡乌江时,她还没出生呢。她说,听老辈子说,当年红军过江时,河两岸几个船工都去摆渡,由于队伍人多,靠几只船运送不及,不少部队只得在江边的悬岩下露营等候渡江。后来红军就地取材搭浮桥,整整4天,红军队伍才全部过完。然而,有4位生病的红军战士却牺牲在江边的悬岩下,后来还是村里的人帮忙掩埋的。 乌江大峡谷中的茶山关古渡,几十年前冷落后行人稀疏。虽说村里8户人家都有人摆渡,每月平摊却轮不上几天。仔细算来,两岸大山里如今使用渡口的不到100户人家。渡一人收2元钱,有时一天下来却连一个人影都没有。 浦德芬老人告诉我们,下游楠木渡现正在修公路大桥,通车后,从这里过渡的人会更少。由于受不了常年处于与世半隔绝的清苦,村里好几户都举家外出打工去了。茶山关古渡,在经历了71年前红军队伍过江时的激昂与喧嚣之后,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将更加冷寂。 其实,完全不必为茶山关古渡的冷落而伤感。雄奇的大峡谷,野渡无人舟自横。茂密的森林、随处可见的清泉、富有特色的民居和沧桑的古驿道,不正是因为古渡的冷寂而保留下的自然景观与人文历史的原生态吗?茶山关一带,其实是自然景色十分优美的世外桃源。如果开辟为风景旅游区,独特的魅力将会让许多都市人叹为观止,流连忘返。 或许到那时,风景优美的茶山关古渡,将恢复昔日的热闹。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