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民间乐种生存的共性与特性——论“民间乐社”与“私伙局”的文化现象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广东省音乐家协会 佚名 参加讨论

    中国音乐文化·第二届广东汉乐理论研讨会论文
    内容摘要:民间音乐是由历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途径,以自由流变为基本存在方式的音乐载体,从而构成了民间音乐的三大特征。
    由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三大民系在岭南文化史上地位的确立,由于地域、语言、习俗的不同,因而促成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岭南音乐——“广东音乐”(粤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三大乐种。
    岭南音乐三大乐种得以生存与发展,众多“民间乐社”和“私伙局”的普及、推动,是功不可没的。广东人所创造的文化对全国有巨大的贡献,形成了适应时代所需,符合我们国情的新的文化理念。
    关 键 词:岭南文化、民间音乐、民间乐社、私伙局、文化理念。
    英国学者海伦·麦耶尔先生认为:“民间音乐”这个术语广泛地应用在欧洲、美洲、印度和某些其他亚洲文化中,是指乡村音乐、农民音乐或者由口头传承的音乐。在世界另外一些地区,例如非洲或太平洋岛屿,这个术语却很少使用。“民间音乐”的特点是和人们的工作、游戏、各种仪式和娱乐等日常生活活动直接联系在一起的。①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音乐形态复杂,音乐品种繁多,内容十分广泛,体裁形式更是多样。
    我国的民间音乐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几千年来它在民间和大众中生生不息,衍化出众多的品种和丰富多彩的音乐风格,体现出浓郁的民族韵味和具有勃发旺盛的无限生机。
    民间音乐能够如此传承至今,是离不开城市的区、街道以及农村乡、镇的“民间乐社”和“私伙局”这两种组织形式的。根据发展现状,可否这样界定:“民间乐社”是有组织,具备一定艺术素质,和具有创新、发展能力的半职业性质形式;而“私伙局”则是自发的,较单一演奏传统音乐,灵活自由、自娱自乐的组合形式。尽管队伍形式有所不同,但它们却都有着乐器组合、同一发展乐种风格的共性,与演奏形式、乐种特色乐器不尽相同等特性。“民间乐社”与“私伙局”的关系并不是对立的,他们的存在起着互补的作用,是音乐多元化的必然产物。
    为了了解民间乐种的生存状态,有必要对民间音乐的根源及流变作个追寻与探讨。
    一、民间音乐源于优秀的传统文化
    民间音乐,作为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源远流长的发展历史中,从原始氏族的劳动号子,先秦时期的编钟乐舞,汉唐时期的歌舞大曲,宋元以来的戏曲艺术,乃至今天蓬勃发展的民族文化中,一直是传播学中的重要角色,是中华民族大众精神生活赖以生存的灵魂。民间音乐来源于民族文化的根,是民族文化主流发展的源泉之一。
    民间音乐是由历代人民群众集体创作,以口传心授为主要传承途径,以自由流变为基本存在方式的音乐载体。集体创作、口传心授、自由流变,构成了民间音乐的三大特征。古往今来,没有任何一件民间音乐作品,不是经过几十年、数百年、上千年的历史传承,经过千万人的天才创造与再创造,才达到今天这样的精粹度与完美度,使当代人由衷赞叹其不可企及之美并引为骄傲;中外古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位专业音乐家不曾接受过民间音乐的哺育与滋养,从中汲取歌唱的诗情和创造的灵感,把它视为创造伟大专业音乐的基础和源泉。②
    任何文学艺术都是生长在民族文化的肥沃土壤之中,无论是戏剧、诗歌、民歌、民谣等,它们的原初形态都无一例外地是源自如民间音乐与民间舞蹈。没有民族民间文化,就没有人类文明大厦的整个基础;没有民间文艺,一切文艺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失去了民间文化,当然也就失去了中国文化的源头、根本。
    所以,我们今天探讨民间音乐的发展,切不可忘记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展史,不可忘记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母亲文化,我们今天的发展,是前人的延续。“历史在发展,人类社会在不断地进步,从文学艺术的具体分析,就不能简单地认为一代胜过一代,前人所创造的高峰,自有其时代的条件和历史的必然,往往是我们无法超越的。我们只能在他们的基础上,创造自己的高峰”。③
    二、岭南文化孕育着三大乐种的生存
    何谓“岭南文化”?按照《辞海》对“文化”一词的解析:“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并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通常所谓的“岭南文化”,应指广义的文化。
    在华夏文化的大体系中,有“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关中文化”、“巴蜀文化”、“吴越文化”、“荆楚文化”等等自成体系的地域文化,“岭南文化”应属这些地域文化队列中的一员。
    自古以来,“岭南”之称,是以地在五岭之南而得名。由于岭南地域的广阔,由于本土原有文化的积淀,由于海外文化和岭北诸文化等来自不同方向的文化的影响,加上这一地域自然地理条件的多样性和岭南历史进程、经济发展的特殊性,造成这一地域文化发展的多元化结构特点,因而长期地存在着“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这三大民系,从而构成了“岭南文化”的主体。
    由于“潮汕文化”、“客家文化”、“广府文化”三大民系在岭南文化史上地位的确立,由于地域、语言、习俗的不同,因而也促成了音乐文化的多元化,形成了岭南音乐——“广东音乐”(粤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三大乐种。广东省老领导杨应彬、罗概祥同志在谈到广东汉乐的发展时指出:研究汉乐,要从文化历史的源流、发展来探索,也要从客家学的角度来研究,因为汉乐文化不单纯是民族古典音乐的旋律和音符,它与其他客家艺术、民俗民情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为什么广东音乐(也称“粤乐”)会分布在粤语地区的珠江三角洲地带,潮州音乐流行在潮汕和闽南地区,而广东汉乐则在客家地区盛行呢?这确认出地方乐种与各地区的语言、文化、习俗关联的紧密性和包容性,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就是这个道理。正是因为广东音乐、潮州音乐、广东汉乐均有内在与外在的维系,而形成了岭南音乐的脉系,成为中国民族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域观念来说,扩大了艺术文化的交流;从中国音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