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木卡姆——生活本身最动人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人民日报海外版 佚名 参加讨论

    对于非遗,第一次爆炸性的接触是在2009年年初北京的非遗大展上。开幕第一天,我在里面兜了三圈,展演的、卖货的,像是年集。尤文凤的赫哲族鱼皮衣只能卖给一些规模较大的博物馆,而就在五六十年前,这还是他们的日常行头;容亚美穿梭出的黎锦更多地是节日的装扮,按她女儿的讲法,村里的年轻女孩还是更爱高跟鞋和牛仔裤。那些没有找到商业模式的技艺,像是离了土的苗,在工业化的水泥上无根生长。
    因为这样的印象,去采访莎车县木卡姆的路上,我一直担心会不会只看到一个演出团体的走穴?直到迈进那个并不大的公园——在这里,孩子们嬉戏打闹,老人们晒着太阳,小贩们招徕着生意,自行车后座箱上的手抓饭、炭火上裹着烟的羊肉串儿,活脱脱的一幅白描。再往里走,篮球场一般大的空地上,已经围坐了一圈人,大家都在等着木卡姆的开场,条凳远远不能满足观众的需要,大多数人索性直接坐在地上。演员也并非专职,大部分是农民,演出只是兴之所至,没有固定的人数,也说不上什么服装、道具,就是平常的衣着,乐器也是自己的。“舞蹈大叔”肉孜·阿尤甫首先出场,这位年过七旬的艺人要换乘两次汽车,走70多公里的路才能来到这里,暖场之后,围坐的观众也加入进来,包括我们。不论舞技、不分长幼,像个party。那时候,我怎么也无法将木卡姆和“非遗”联系起来,那就是他们的生活。
    在后面的行程中,我也几次遇到了类似的场景,在新疆有名的乐器村——新和县依其艾日克乡加依村,一位80多岁的老翁,听到都塔尔的弹奏,在泥地上,光着脚就跳起了舞,这个一共有200多个农户的村子,近一半会做乐器,延续的仍是几百年前农忙时忙农活、农闲时制作乐器的习惯。
    离开加依村的时候,我买了几把乐器,不是为了弹奏也不单是因为手工,而是那种生活化的气质,算是留一个标本。当传统技艺不得不面对现代商业模式带来的生存压力时,还能保留多少生活本身的印记呢?(记者 尹晓宇)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