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古琴发展问题剔微(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貌。这就是发展。这种发展有来自社会生活、文化氛围和生命感受的变化,也有来自西方音乐某些因素的影响。再到目前琴坛最为活跃的中年一辈的琴家,如龚一、吴文光、李祥霆、成公亮等,其发展变化就更加明显,其现代气息更加浓郁。正是因为他们中一些人对古琴艺术的成功发展,才使得在今天有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古琴,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古琴的发烧友和票友。
    但是,我们应该清楚,古琴的这一发展主要是通过对传统琴曲的演绎实现出来的,而不是在新曲的创作上完成的。虽然也有一些琴家和作曲家在创作上作了尝试,写出一些较为成功的曲子,但无论从量上还是质上都还不够。现在的问题是,古琴的发展是否仅仅就指对传统乐曲的演绎?它还要不要直接参与到对现实生活、现代人生的表现之中?也就是说,古琴要不要表现时代?
    二、古琴是否应该表现时代?
    经常听到有人说:“古代遗留下来的琴谱那么多,现在已经弹出来的只是其中极小的一部分,整理打谱还忙不过来呢,哪里还有时间创作!”或者说:“演奏现成的古代曲谱已经足以让人满足了,何必再去创作新的曲子呢!”
    这里的关键在于,我们是要把古琴音乐文化继续向前延伸,还是仅仅把它保存下来?如果是后者,只要弹弹古人的曲子也就够了;如果是前者,则必须使它与现代文化贴近,就必须有这个时代的代表性曲目,这就少不了创作。这是两个意义和性质都不相同的音乐行为。前者只是演绎,只是对历史上音乐成果的音响展示;后者才是将现代人的思想内涵、感觉张力和生命律动熔铸为新的音乐作品的创作。尽管在对以往作品的演绎中也能够揉进当下的人生体验和音乐感,使之见出新意,但它毕竟不是创作,毕竟不是当代人的生命结晶。如果我们满足于把古琴当作一件与现代无缘的古代乐器,那么就不一定需要琴曲的创作。但是,这样一来,古琴实际上就成了博物馆里的文物──橱窗里的展品一样,它的作用仅仅是向我们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