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琴棋书画 > 其它 >

新民乐、传统音乐文化在当代传播的一种趋势(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拙风文化网 佚名 参加讨论

    大众传播特点中的组织性(从业队伍)、广泛性(广大的受众)、超越性(超越时空,传递信息快速量大)将“新民乐”拉到聚光灯下并对其频频曝光,或褒或贬为它争取到成为某一话语中心的权利,在一片评论声中讲大众的关注点从“新民乐”本身导向对传统音乐文化如何传播的深刻思考;“新民乐”的大众传播过程既娱乐了大众,又起到了回顾确认传统音乐文化的特性、凝聚传统音乐文化的力量,强化人们对传统的认同感,以便培养自觉维护传统文化的责任感的作用。这就是大众传播自身的功能,即报道功能、授予功能、导向功能、娱乐功能和整合功能就是这样在“新民乐”的大众传播过程中体现出来的,也正是大众传播的这些性能挖掘出了“新民乐”形式背后负载的意义才使得它能够“显出”,成为众矢之靶。③
    大众传播为”新民乐”的出现以及传播效果提供了传统民乐传播途径所不具备的条件。“新民乐”选择大众传播类型同“新民乐”的成型一样,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有其必然的使然因素。
    “新民乐”走上“大众传播”路线的必然性
    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根据传播媒介的性质和传播模式上的差异可以粗略地划分为口语传播时期、乐谱传播时期和电子媒介传播时期,与这三个时期对照的是人类文化传播的三个阶段,即口语阶段、文字阶段和电子阶段,正是在电子阶段,真正意义上的大众传播才得以实现,大众传播其实就是电子阶段文化传播的显著类型和标志。美国传播学者希伦·A·罗厄里和梅尔文·L·德弗勒通过对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深入分析研究,在《大众传播效果的里程碑》中指出了现代社会的“大众社会”性质,以及大众传播出现的社会根源。整合他们的观点,我们可以得出;大众传播是在被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不断重塑社会秩序的当代社会,“大众”,这个被相同的社会境遇塑造而成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民众对文化传播方式的需求。因此,大众传播的出现是必要的,也是必然的;那么以“女子十二乐坊”为突出代表的“新民乐”之所以能够打破传统民乐的传播模式,走上大众传播的路线其实也是社会发展,大众文化审美标准变更使然,时下流行的说法,认为她们走的路线符合和迎合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其实是从经济学角度对这个问题的不同阐释。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趋势造就了具有与以往不同审美口味的音乐大众,他们生长在一个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更加多元化的文化发展境遇之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