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章申书法作品 书法是文化态度的彰显和文化立场的践行 ——从吕章申书法展在台湾成功展出说起 随着海峡两岸经贸关系的不断密切,各种级别与多样形式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中华民族同根同源的文化血脉,让两岸同胞在审美观上拥有诸多交叉与融汇点。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吕章申于近日完成了以书会友的台湾之旅,在台北中山纪念馆成功举办了“神清气朗——吕章申书法展”,台北市两岸人民交流服务协会理事长、新党主席郁慕明,台北中山纪念馆馆长郑乃文,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台湾佛光山主持星云法师,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周功鑫,台湾师范大学校长张国恩,台湾著名收藏家王度等出席了开幕式。展览展出吕章申近年创作的最新书法作品44幅。令人欣喜的是,书法展开幕后作品即被全部认购。而由此募集的善款700万元新台币,也被吕章申捐赠给台湾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设立“吕章申书法奖学金”,以鼓励年轻一代更好地了解、学习书法艺术。 吕章申的义举被台湾方面称为“一开始想到的就是给予,而非索取。”星云法师当场以100万元新台币认购了吕章申一件作品,以支持“吕章申书法奖学金”的设立。著名艺术家朱乃正先生曾在评价吕章申的书法时称道“与时下流行书风迥异,何故?盖其心中怀抱古贤高格,不屑争名逐利于市而清芬自溢也。”而星云法师的举动似乎印证了朱乃正先生的这个判断,星云法师对吕章申书法造诣的评价为“深得弘一大师之神韵”。 并非从小习字的吕章申,常常以书法爱好者谦称。“书法本是我的业余爱好,在工作之余写上几笔,可以修身养性。这次能得到台湾书法界的高度评价,使我受宠若惊,同时也很受鼓舞。”吕章申表示。朱乃正先生则将其称之为“虽无意成书家而蔚然天成也”。 繁重的日常工作,并没有减少吕章申平日练字的时间。办公室会议厅的旁边,专辟一个区域,摆上案台和纸张,闲暇便写上几笔。书法在吕章申那里犹如一块巨大的磁石,每天吸引着他,不写字心里就痒痒。写字1小时与快走40分钟,是吕章申每天生活的必修课。而这不仅锻炼了他的身体,更重要的是,两者都会给他带来大汗淋漓的畅快感。书法评论家大多喜好从完成的作品品评作者的趣味高雅与否,结体完整与自由舒畅与否,书中气韵贯通与否?却少有人关注,书家书写时的状态。倒是中央美院的邱振中根据书家字体的走向,判断书写者的写字姿势和肘腕运行轨迹。而这点对于吕章申来说尤为重要,他坚持站立悬臂书写,特别是小酌之后,更是信笔挥来,写就心中意气,摒弃胸中日常之烦疾,看似随意,却是蔚然天成之由来。 在台北举办的“神清气朗——吕章申书法展”开幕式现场 此外,与大多数书家初涉书法时不同,吕章申没有从“二王”入手,而是一开始接触书法就博采众家,颜筋柳骨、苏黄米蔡、弘一大师、董其昌,无不临摹、研究,临进去与打出来,看似简单的“走一趟”,恰如读书人将书由厚读薄再由薄读厚,非数十年之功不可练就。而星云法师评价的弘一神韵和周功鑫提到的董其昌韵味,确是吕章申书法始终追求的。“精而造疏,简而意足”,学建筑的吕章申将建筑关于空间的运筹巧妙融入书法创作,小至字体、大至整幅,谋篇布局疏朗圆融,线条流畅雅致,字里行间洋溢着散淡、秀润的格调,充满澄澈圆明的禅境。 著名艺术家熊秉明先生讲过,书法是中华文化核心的核心。对于吕章申而言,书法并非简单写字、抒发心中意趣这么简单,而是在传承与延续着什么,书法对于浮躁而功利的世态,恰如古圣先贤遁隐一般,具有修身养性之功。穿中衫、品名茶、观古画、赏奇石、做建筑,在吕章申那里中国文化本是融融相通,最后归于平淡、博大。书法看似写就胸中丘壑,却是各个品类优势的汇合之作,是一种综合修养的体现,是中华文化精华与精粹。 吕章申以一种“业余感”亲近书法,恰反以一种近乎天真的品悟本味追寻书法的真谛。在吕章申眼中,书法是洗尽铅华后的凝练,是化繁为简的结晶。写字恰如白石老人的荷杆,一笔浓淡干湿皆备,不可多、亦不能少。吕章申表示,会做“减法”是成为大书家之必要条件,也是书家胸怀、气度、境界的至高表现。 古人云,文以载道。吕章申书“善是至宝”恰与弘一法师晚年对儒学的喜好异曲同工。书法的内容与形式,对于吕章申来说,除了流淌情愫、抒发意气、写就胸中丘壑外,更是一种文化态度和文化立场的彰显与践行。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