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传统建筑颇具特色,而牌坊正是其中之一,又称牌楼。牌坊是为门洞式纪念性建筑物,多为宣扬封建礼教、标榜功德之用,作为古代祠堂的附属建筑,牌坊也有着昭示家族先人的丰功伟绩、高尚美德的功能。 牌坊的历史悠久,早在周朝的时候便已经有了牌坊的存在,在诗经《诗·陈风·衡门》中便有“衡门之下,可以栖迟”的说法,春秋时期的衡门即是两根柱子架以一根衡量的结构,与后世的牌坊的形制大致相类,可以说衡门便是牌坊的前身。又有另外一种说法,牌坊是用棂星门所演变而来的,最初多为祭天、祀孔所用。到了唐宋时期,牌坊无论是形制还是使用上已经趋向成熟,到了明清两朝更是将以实用为主的牌坊演变成为纪念碑式的建筑,应用非常广泛。 说到这里,便不得不说到古代的一种非常特殊的女性,时人将她们称为“贞洁烈女”、“节妇”,指的是古时候那些死了丈夫、终不改嫁,或是自尽为丈夫勋章的守节妇女。早在秦朝的巴邑便已经有了守寡的妇人清,秦始皇以为贞妇而客之,为其建造了女怀清台,这便是历史上最早为贞妇树立牌坊的事例,后又有汉宣帝、汉安帝等效仿秦始皇诏赐节义贞妇的例子。 但从历史的踪迹上看来,其实在历史稍早的阶段、程朱理学尚未被曲解之前,古人对女性的“贞洁”其实是较为宽泛的,寡妇再嫁的例子比比皆是,如汉唐两代,光是公主再嫁的便有二十三人,甚至还有公主有过第三次婚姻,这些现象并不会被视为不符合礼教而严加指责。这时候的贞节牌坊是为了表扬妇女贞洁而立,在长期孀居的过程中对教育、社会有着一定贡献的妇女。 后来随着时代的变化与社会混乱、道德贞操价值紊乱的现象展露在程颐的面前,从道学家的角度而言,这显然当属无行、失节的行为,于是便有了“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的这一言论,但在当时甚至在整个宋朝的时代,并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彼时对待女性依旧还是相当宽容的。后来,由于朱熹的大力提倡,理学观念逐渐形成并被传播了开去,到了元明两朝,程朱理学才被奉为金科玉律。 从此,这些所谓的金科玉律死死地压在了妇女的身上,不管是由于战乱抑或是灾难,守寡妇女无数,而能够拥有一座贞节牌坊的妇女屈指可数,甚至有些人家为了这一座贞节牌坊强迫寡妇守节,当然也有女性为了面子、家庭会主动守节,只为了挣来这一座牌坊,将数十年的青春断送其中。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