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太极天地 >

太极器械的步法和腿法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问道网 佚名 参加讨论

    第一节  太极器械对身体各部位姿势的要求
    一、头颈
    练习太极器械和练太极拳一样,对头部姿势的要求是很严格的。传统拳论中的“顶头悬”和“虚领顶劲”,就要求在练习时头部微微向上顶起,保持头颈自然竖直,不可前俯后仰,左倾右歪或东摇西晃。头部自然向上虚顶,下颌微收,就能使颈椎松竖,并引拔脊柱节节松开,上下一线,做动作就有轻灵之感,不致出现偏倚现象。在练习过程中,头部应随着动作方向的转换,与躯干的旋转协调一致,不可皱眉瞪目,面部要自然,舌舔上颚,口要自然合闭,眼随着身体的转动注视器械的运使方向,或平视前方。换势运转时,要做到势动神随,精神贯注,神态自然。
    
    二、胸背
    要畅胸舒背,即胸部不要外挺,要自然松畅,背部要舒展。这与传统拳论中的“含胸拔背”的要求是一致的。“含胸拔背”,不是使练习者在练习时胸部故意收缩,背部用力绷紧,而是指双肩在松沉的前提下微微前合,避免胸肌紧张,尽量使胸部肌肉自然松弛,背部肌肉随着两臂的伸展动作,自然地舒展。胸部松畅,既可避免胸肋紧张,又能使呼吸舒畅顺适,气不上浮。为了避免曲解“含胸拔背”的含义,我们把它解释为“畅胸舒背”,以帮助大家正确地理解和掌握这一要领。
    三、腰臀
    腰部是上、下体转动的轴心。传统拳论中的“腰为车轴”,“主宰于腰”,以及“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都说明腰部功能对完成正确的姿势动作,保证身体在练习中熏心稳定、不偏不倚,保持端正安舒的姿态,以及劲力完整顺畅地达到身体各部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臀部的姿势与腰部动作密切相联,臀部的外凸或内收,直接影响腰部的形态。因而,练习太极器械在要求腰部松沉直竖的同时,也要求臀部松垂内敛,使腰骶保持自然中正的状态。传统拳论中的“尾闾中正神贯顶”,就是说下面腰臀松垂,上面头颈虚顶,使整个脊椎保持垂直状态,气血贯通,达于头顶。腰臀松垂,能够“空心实腹”,使呼吸下沉(气沉丹田),气不上浮,胸腔自然松畅,从而使呼吸细、匀、深、长,自然顺遂地与动作的开合屈伸结合起来。同时,腰臀松垂,又可增加两腿的支撑力量,使下盘稳固,保持身体重心的稳定,练习时就能灵活自如,保证动作的圆活完整,避免呆板僵硬的现象。
    四、上肢
    传统太极拳论中说的“沉肩垂肘”是要求这两个关节要放松。肩、肘两个关节是相互关联的,能沉肩就能垂肘,肘垂,肩部自然就能松沉。做到沉肩垂肘,不但能促使“含胸拔背”的自然形成,同时又有助于“气沉丹田”,特别在练习太极器械时,肩部的松沉旋转活动,对发展肩部韧带和肌肉的伸展性和灵活性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沉肩垂肘”的同时,要注意腋下留有余地,不可把臂部紧贴在肋部,传统拳论中的翻肘不贴肋”,就是要求手臂在动作时要留有回旋余地。这样既可避免使局部出现死弯或僵直的现象,同时在做动作时又能放长击远,灵活自如。
    腕关节的旋转要与肩、肘协调一致,既不可僵直硬挺,又不可软弱无力。一般来说,在握紧器械的同时,应随着肩、肘的动作和器械的开合、升降、缠绕柔活、韧性地屈伸和旋转。这样,既可避免器械运使时的断劲现象,又可体现出势断劲不断、劲停意不停的特点要求。
    五、下肢
    下肢是身体的基础,下肢动作的正确与否,对于周身稳定和姿势正确极为重要。拳论中说:“根于足,发于腿,主宰于腰”。腿部活动,首先要注意胯、膝关节放松,以保证进退起落和转换的轻巧灵活。过去比喻太极拳、械的步法为“迈步如猫行”。如向前上步时,一般都是先落脚跟,随着重心前移,全脚踏实。两腿的重心移动,应注意虚实分明,实腿为主,虚腿为辅,但虚腿也要有一定的支撑作用,做到虚中有实,虚实相济、切不可出现双重、双浮现象。双重则滞,转换动作就不灵活,往往出现拖泥带水现象;双浮则飘,脚底轻渺无根,容易站立不稳,东倒西歪,影响身体姿态和器械技艺的正确发挥。所以,步子的进退,脚的移动,要轻起轻落,先虚后实,才能体现出轻灵沉稳、柔和缓慢的太极器械的风格特点。除此之外,要做到步的大小,宽窄和位置准确适宜,下肢稳定踏实,才能保证上体动作运用自如,避免摇晃不稳和出现一些错误形态。如果造成错误定型,再改就困难了。
    六、精神
    精神集中,才能专心致志地练习,动作才能做得细致周到。所以在练习时,首先思想上要排除一切杂念,把注意力贯注到每个动作的细节中去。传统拳论中的“精神提得起,则无滞重之虞……”和“内固精神,外示安逸”,都是要求意识集中,精神饱满,在练习时做到器械的方法和要领细腻、准确,左右相顾,内外相兼,意领神随,神到械至。精神集中,不是情绪紧张,而是与器械动作张弛一致,使动作协调完整。不然意东视西,心神必散,则器械也成为“无的之矢”,动作则会散乱破碎。另外,精神集中对提高中枢神经系统紧张度,锻炼和加强大脑神经的调节作用具有较大功效。
    第二节  太极器械的主要步型、步法和腿法
    太极拳系的刀、剑,除了对身体部位的统一要求外,对步型、步法和腿法的要求也都有其共性。为了方便练者练习,现把它统一列在下面,以供学习者参考。
    一、主要步型
    (一)弓步:两脚前后开立、前脚全脚着地,脚尖朝前,屈膝前弓,膝部约与脚尖垂直;后腿自然伸直,脚尖外展约45度斜向前方,全脚着地;两脚前后距离以脚长三倍为宜,横间距离约为10至20公分(A图1)。
    
    (二)虚步:两脚前后开立,后腿屈膝半蹲,脚尖外展约45度斜向前方,全脚着地;前腿微屈,脚尖朝前,以前脚掌或脚尖着地(A图2)。
    
    (三)马步:两脚平行开立,全脚着地,两脚尖外展约30度,间距约三脚宽,屈膝半蹲,两膝与脚尖同方向,不可超过脚尖,重心落于两腿中间(A图3)。
    (四)仆步:两脚左右开立,一腿全蹲,膝与脚尖稍外展;另一腿自然伸直,平铺接近地面,脚尖内扣,两脚全脚着地(A图4)。
    
    (五)丁步摹一腿屈膝半蹲,全脚着地;另一腿以脚尖或前脚掌落于半蹲脚的内侧,重心在半蹲腿上(A图5)。
    
    (六)歇步:两腿交叉,屈膝全蹲,前脚脚尖外展,全脚着地;后脚脚尖向前,脚跟离地,臀部接近脚跟(A图6)。
    (七)平行步:两脚平行开立,脚尖朝前,屈膝半蹲,两脚外缘同肩宽(A图7)。
    
    (八)独立步: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大腿高于水平(A图8)。
    二、主要步法
    (一)上步: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向前上一步,脚跟先着地,随重心前移全脚着地。
    (二)退步: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经支撑腿内侧向后退一步,前脚掌先着地,随着重心后移全脚着地。
    (三)扣步: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小腿内旋,脚跟先着地,脚尖内扣,而后全脚着地。
    (四)摆步:一腿支撑,另一腿提起,小腿外旋,脚跟先着地,脚尖外摆,而后全脚着地。
    (五)碾步:以脚跟为轴,脚尖外展或内扣,或以前脚掌为轴脚跟外展。
    (六)横跨步:一腿站立,另一腿提起,经站立脚横跨一步(或横跳一步),站立脚随即提起。
    (七)跳步:一脚蹬地跳起,另一脚前跨一步,接着蹬地脚迅速收至前跨脚内侧。
    三、主要腿法
    (一)分脚: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小腿上摆,腿自然伸直,脚面展平,脚不得低于腰部。
    (二)蹬脚: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脚尖上翘,以脚跟为力点慢慢蹬出,腿自然伸直,脚不得低于腰部。
    (三)拍脚:一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屈膝提起,脚面绷平,一腿上摆,高于胸部,以同侧手掌迎拍脚面。击拍要响亮。
    四、主要平衡
    (一)提膝平衡:支撑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在体前屈膝提起,膝尖不得低于腰部,小腿自然下垂内收,踝关节放松,脚面展平;上体保持正直(A图9)。
    
    (二)拧身平衡:支撑腿自然直立,另一腿在身后屈膝抬起,脚面绷平,脚底斜朝上,上体微前倾,向支撑腿同侧拧转(A图10)。
    第三节  练习太极器械的主要过程和要点
    太极器械具有独特的运动特点和演练风格,只有掌握了它的动作要领和运动规律,练习时充分体现出这种风格特点,才能在技术上不断提高,更好地收到增强体质的效果,理解太极器械独到的技击方法,领悟太极器械的精髓和神韵,要做到这一点,则需要经历一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不断提高的过程。
    学练太极器械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打基础的阶段,要正确地掌握每一个姿势和动作,清晰地理解套路中的步型、步法,手型、手法,身法和腿法以及器械的使用方法等基本要求。做到运动路线清楚,姿势准确,步法稳定,动作舒展、和顺、器械的用法合理、规范。第二阶段,是巩固和提高阶段。要注意掌握动作的变化规律和风格特点,使动作连贯,身械协调,柔和细腻,圆活自然。第三阶段,是熟练和再提高阶段。要着重练习劲力的运用和意念、呼吸与动作的自然结合,使动作轻灵沉稳、开合有致,周身完整、内外合一。
    下面把练习太极器械的不同阶段的要求,简述如下。
    一、第一阶段:着重掌握动作的规格和基本要领,注意以下几点
    (一)身正步稳方法清晰
    初学太极器械首先应掌握的是身型和身法。身体姿势端正与否,关系到动作能否平稳、腰部能否灵活地转动,躯干能否保持自然的放松状态,呼吸能否顺畅自如和深长等。例如:练习时臀部外凸,必然牵动腰部和胸部前挺,造成呼吸上浮。因此,保持身体姿势的端正自然,掌握虚领顶劲、畅胸舒背、松腰敛臀、尾闾中正、沉肩松胯等身法要领,是初学阶段必须注意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使上体端正安舒,则必须保持下肢稳定。步法和腿法的练习,是武术基本功的主要内容。练习太极器械同样不能忽视主要步型(如:弓步、虚步、仆步、独立步)的站桩,以及主要步法(如:进步、退步、侧行步、跟步)和腿法(如:分脚、蹬脚、拍脚、摆腿)的基本功练习,因为步型和步法是整个姿势的基础。初学时,下肢不稳是个普遍的问题。究其原因,除了下肢力量不足,更多的是由于步型和步法不当。如步子过窄、过宽或脚的位置、角度不对,以及变换动作虚实不清等,势必造成重心不稳、姿势歪斜或动作紧张散乱。因此,掌握好步型、步法的要求,清楚动作时重心的变换,是步法稳定的关键。
    太极器械虽有其独特的韵味,但它的基本使用方法,仍不离器械本身的功能和它的攻防含义。如剑的劈、刺、撩、带、点、抹、崩、挂、截、托等剑法,刀的缠头、裹脑、劈、砍、扎、抹、挂、斩,戳推等刀法,在太极剑或太极刀的套路中,同样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并且独具一格。因此,清楚地掌握每一种剑法或刀法的运行线路、规格和技击含义,是练习太极器械的重要基础。
    (二)舒松柔和  轻缓均匀
    练习太极器械,虽然手持一定重量的剑或刀,但仍不违背“练意不练力”的锻炼原则。初学者往往不适应太极器械轻缓柔和、沉稳自然和“运劲如抽丝”的特点要求,容易使用拙力,造成不必要的紧张,甚至僵硬,破坏了动作的端正和稳定的状态。所以说,能否去掉拙力和僵劲,是太极器械入门的基础过程。为了较快地掌握太极器械的运动特点、首先要从松柔入手,按照要领要求,使姿势自然工整,器械的运用规范合理,根据器械的实用法则,着意于每个动作的准确性,并使动作轻缓均匀,合顺自然。在练习中可随时停下来体会动作要领和器械的运行线路,动作熟练后,则要努力保持匀速运动,起落转换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为下一步提高技术奠定基础。
    二、第二阶段:着重掌握太极器械的动作规律,体现太极器械的运动特点。注意如下要点
    (一)动作连贯  转换圆活
    在姿势动作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就要注意上下动作之间的衔接过程,使动作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的节奏感(即动作做完时微微松沉,在似停非停之际,紧接下个动作),又要努力做到式式相连,节节贯串,连贯不停,如行云流水,绵绵不断,一气呵成。
    太极器械的动作和太极拳一样,一招一式都不是平淡的直来直往,而是以各种弧形、曲线为基础,形成迂回的弧形线路所构成的一个动作。认识和掌握了这一规律,就能自觉地避免动作的直来直往和转死弯、拐直角的现象,使动作圆活不滞。要达到这一点,还要特别注意在运转过程中以腰为轴,带动四肢和器械进行运动,从而做到变换圆活,轻灵顺逐。
    (二)身械协调  风格突出
    练习太极器械,是一项全身各部位与器械协调配合的运动,每个动作都要求器械的运用与身法、手法、步法、眼法的充分协调和统一。比如:做太极剑中“虚步撩剑”的动作,需要腰脊的转动,从而带动持剑手、臂内外旋转,使剑随势向后划弧后再向前撩出。这个动作包括右脚的垫步和左脚的上步与撩剑协调一致,头部随转身自然转动,眼神随剑转视,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处处牵连密切配合的全身运动。我们经常看到,有的练太极器械多年的人,演练时不是手快步慢,就是步先械后,如“弓步刺剑”,腿已经弓出去了,剑还没有刺出去,使器械与四肢的配合脱节,使动作支离破碎,违背了上下相随,身械协调的要求。
    此外,太极器械虽然有它特点上的共性,但在练习中又要体现出各自的特点风格。如练太极剑要体现剑的轻盈、灵敏、潇洒、奔放的技击特点。练太极刀则要体现刀的矫健、沉稳、浑厚、舒展的刀法持色,所以要努力做到器械的用法合理,需要我们细心体会,不可草率马虎。
    三、第三阶段,要着重掌握太极器械的劲力特点和运劲方法,练习意念,呼吸与动作的协调配合。注意以下要点。
    (一)虚实分明,刚柔相济
    在太极器械练习中,把矛盾的转换概括称为虚实变化。根据练习太极器械的运动规律,从整体动作来分,动作达到终点的定式为“实”,动作的转变过程为“虚”;从动作的局部来分,主要支撑体重的腿为“实”,辅助支撑或移动换步的腿为“虚”;持器械的手为“实”,辅助、配合的手为“虚”。在练习中,实的动作和部位,劲力要沉着、充实;虚的动作和部位要轻灵,含蓄。这样,结合虚实变化,劲力有刚有柔,张弛交替,演练起来就能既轻灵又沉稳,避免了不分主次、平均用力的双重、僵滞和呆板的毛病。
    懂得了虚和实、刚和柔的对立后,还要掌握二者的统一。太极器械的所有动作都是矛盾双方共处在一个统一体的运动转化过程,就是动作做到终点,也要求各部位关节、肌肉,保持少许伸缩转化余地,即“实中有虚,虚中寓实”。
    使劲力刚而不强,柔而不弱,身体各部位好象在弹性屈伸中运动,显示出极柔软又极坚实的特点。
    (二)连绵不断  劲力完整
    练习太极器械,在注重体现刚柔相济的劲力变化的同时,要着意于动作的均匀完整,尽量消除断劲现象。所说断劲,就是指劲力中断、停顿、脱节、突变。要使动作势势相连,绵绵不断,就要在连贯圆活、身械协调的基础上下功夫,掌握这一运动的规律。
    太极器械的用力要发于腰腿,运用于手、臂,达于器械。做动作时,以腰为枢纽,使周身力量节节贯串,通过腰脊连成一个整体就体现得十分扎实。同时也不能忽视上肢的动作,在动作中要走弧线,转圆弧,使器械的运转尽量与臂部的旋转相结合,以利于劲力的完整和连贯。
    (三)意念集中  以意导动
    练太极器械要精神贯注,意念集中在动作上,以意识引导动作来进行活动,做到“意动身随”,“意到劲到”。应该注意是,意念集中不是情绪紧张呆板、意念活动要与劲力的刚柔、张弛一致,形成有节奏,有变化的运动。意念活动和劲力运用都要体现“沉而不僵,轻而不浮”的特点。精神贯注是意念活动的重要体现,练习时要在“外示安逸”的过程中,精神饱满,自然生动。既不可横眉瞪目,精神外露,又不可松懈疲塌,毫无生气,也不能把意念活动割裂架空,片面追求“虚静”,追求“有圈之意,无圈之形’。而是要把意念的变化表现在劲力和动作上,做到意念引导劲力,劲力产生运动,势动劲随,意领劲至,使动作和劲力更为充分地发挥。之外,应注意呼吸自然。初学太极器械,应以自然呼吸为主,动作熟练之后,则可有意识的引导呼吸,使其更好地适应劲力与动作的要求,即“拳势呼吸”。一般来说,凡是用力含蓄轻灵,肩胛开放,胸腔舒张时,应有意识地吸气;而用力沉稳坚实,肩胛内合,胸腔收缩时,应有意识地呼气。
    但是太极器械的套路,并不是完全按照呼气的节拍编排的,因而不能使呼吸勉强地受动作拘束。“全身意在精神,不在气,在气则滞”“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就是指动作和呼吸要自然协调配合,恰当地运用“拳势呼吸”,使之与自然呼吸,自然配合,按照“气以直养而无害”的原则,保持呼吸自然顺遂,使呼吸细匀深长,劲力和动作就能够更加自然、协调、圆活、轻灵、沉稳。
    (本文转载自《太极拳械精粹》)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