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罗公塔考证补遗:详解佛道塔不同制式背后的文化内涵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清虚道人 参加讨论

    文/清虚道人
    前几日腾讯道学频道刊登了一篇名为《古塔精品丨北京白云观罗公塔,揭秘罗真人身世!》的文章,作者赵洋以专业的角度对坐落在北京白云观东跨院的罗公塔的建筑形制进行了考证,文中详细介绍了罗公塔的建筑特征并溯起渊源,其认真态度很值得钦佩。但作者或许对白云观以及道教内部的情况不是很了解,所以文中的考证也略有疏漏。正因为此,所以才作此文做一点补充,希望能够立足于罗公塔,从更深的层面去追溯宗教文化内涵。
    
    白云观(资料图)
    一种建筑形式
    塔,这种建筑形式最初源于印度,道教中并不崇尚。在佛教中,塔又叫浮屠,或称作窣堵坡(Pagoda),即为坟冢之意。佛教中的浮屠塔,主要作用是高僧埋骨、存放舍利。最开始时,建筑窣堵坡是为了纪念佛祖释迦牟尼,在他出生和涅槃的地方都有窣堵坡的建筑。随着佛教发展,在一些教门比较兴盛的地方都会建窣堵坡供奉佛舍利,原本为祭奠释迦牟尼的窣堵坡逐渐演化为埋藏众高僧舍利的建筑。
    中文“塔”的发音是从巴利文音译而来。随着释学东传,窣堵坡这种建筑形式也在东方广泛扩散,后与中国传统的楼、台或石阙等高层建筑形式相结合,才形成了度具有中国风格的重楼式的“塔”。直到隋唐时,翻译家才创造出了“塔”字作为统一的译名。佛教传入中国后,与中国本土的儒道哲学相结合,从而形成了中国化的禅宗。从印度原始的窣堵坡发展到中国特色的重楼式建筑,正是这种文化交融的外显。而道教在发展过程中与佛教(尤指中国本土化的佛教)之间也有大量融合,因此佛塔经过一些道教化改造后进入道教体系内也就不意外了。关于这点,作者在文中也有提及。但造塔与否只是外在形制上的表现,佛道二教附加在形式上的文化内涵却大不相同。
    佛塔以供奉舍利为主,尤为信众强调礼塔的功德。《僧祇律》中说:“若人于百千黄金布什别人,所获得的功德,不如一善心恭敬礼佛塔的功德。”学佛之人因对佛祖的信仰而发心礼塔,认为这也是一种功德,也是加深信仰的方式。但道教的信仰是建立在敬天法祖基础上的,强调的是对祖先的尊崇。所以道教之塔多是为有功有德的先贤修建的,后世子孙前来祭拜时,是希望能够借先圣之功行来明自我修真路,强调的是警醒的作用。并且道士塔的周边一般都有碑文铭刻所葬之人一生的功绩,文字所能起到的附加值比一座建筑更发人深省。
    
    罗公塔(资料图)
    罗公塔周边本也树有《罗真人道行碑》,不知何年代毁坏。前文作者并不知道,《罗真人道行碑》这块碑刻早已经断为三截,现在散落于观内后花园的东院。虽然已经被泥土埋没,但这块断碑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辨。正如作者对罗公塔浮雕上坤卦的描述,时间总会风蚀掉有形有相之物,但只要尚有一丝可以追寻的痕迹,我们文明的火种就能够代代相传。
    另外还有一个观点性的问题,我们可以肯定地说道教建塔是受到佛教的影响,却不能说是对佛教的借鉴或挪用,更不能用“源于佛教”这样的说辞来解释传统文化下三教圆融的基本特征。罗公塔是御敕修建,所以并不需要刻意去凸显中国人的谦逊精神。中国本土修建的无相轮之塔,大抵也和谦逊的精神没有太多关系,而是中国特色建筑文化的彰显。把印度的窣堵坡与中国本土的坟茔(有些民间的坟茔简单到只有一个土包)作对比,即可以看出二者在为亡者修建祭祀场所时风格有别,可以参悟出不同文化中对待先圣遗训的别样态度。在以阴阳五行为构成基调的中华文明中,更加强调不同主体间的生克和圆融。
    
    碑迹(资料图)
    承载文化内涵
    儒道二家分别秉承了传统文化中的阴阳两个侧面:儒家着意于显,道家则以隐为贵;儒家倡导的是礼法、规制,道家更体现中国人敬天、法祖、洁身、逍遥的风骨。道教的塔相比起佛教的塔,少却了彰显佛法僧无上法威的味道,却在传统重楼结构(重楼结构本身就已经体现出了中国人的乡土性和家族性)的基础上,添加了诸多兼具有文化性和宗教区别意义的象征。如罗公塔上所雕刻的后天八卦即是道教的典型象征,同时也代表着中国人认识宇宙世界的基本法则。除此外,罗公塔基座上的浮雕内容还包括香炉、三清铃、芭蕉扇、如意、万字纹等等吉祥图案,这些法物标识均附加了道教逍遥世外的修真理想,是区别于其他宗教的典型象征。
    而用吉祥图案来祈求更美好寓意的塔身装饰,并不是道教独有。塔这一建筑在中国化的过程中,其实早已经超越了宗教本身的限制而成为一大世俗景观。如常见到的观景塔、风水塔、文昌塔等,从构建之初就寄托着修建者的美好理想。在世俗化的过程中,以佛像、金刚、力士、护法天王等基座浮雕主要内容的佛塔,逐渐演化出了以八仙过海、喜鹊登梅、二十四孝图、魁星点斗等民间祈福题材的内容。当然,还有一点不容忽视,道教在发展过程中,其本身的宗教文化和民俗文化也在逐渐融合,从道教塔和世俗塔基座上浮雕内容的高度重合性便可窥到一斑。
    
    文化内涵(资料图)
    正因为如上所讲的附着于塔身之外的文化意义,所以对罗公塔的考证就不单单是对建筑形制的简单描述,其背后所涉及到的文化意义或许更值得深思。另外还需要提及一点,尽管《罗真人道行碑》已经断裂,但李养正先生《新编白云观志》中有完整碑文收录。罗真人有很多神异事迹,碑文中已经略有记载。另有民间说法认为,罗公是剃头业的祖师,传说也是有声有色,不妨一听。
    关于立碑者刘诚印的些微事迹,我在另一篇文章《发起重刻白云观诸碑的太监道士是谁?》有更详尽的论述,但当时关于刘诚印的传承没有说明。按照龙门百字谱推算,“诚”字辈应该全真龙门派第廿四代传人。刘诚印其师张真人本为“宗”字辈,又为龙门十九代律师,所以兼有“圆”字辈传承,这才有了声称刘诚印为二十代传承的说法。刘诚印虽然是霍山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人物,却不是霍山派的创始人,而是尊其师张真人为第一代祖师,并传下“宗诚信崇绪,修善法欤超。□慧传千士,智慧贯天高。耕兴龙门教,静参玄中妙。云度众生戒,万载尊师道”的字谱系统。
    不论是罗真人还是刘诚印,最终都抵不过时间的消磨。世间百般传说,到最后只留下了千载白云悠悠。真人已乘黄鹤去,我们从历史的碎屑中还能再捡到些什么?这或许是值得每个人都扪心自问的问题。
    (编辑:西铭)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清虚道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