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慎终追远,祭祖积福——中元祭祖方法浅谈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解人颐 参加讨论

    文/解人颐
    道经中的中元节
    每年七月十五是道教重要的节日——中元节。据道教经典记载,这一天,地官要拿出众生的簿籍,根据神仙、凡人、动物们的表现,勾画赦罪免刑。经文曰:“于是地官至七月十五日,即与狱囚地狱,受苦众生。除罪簿、灭恶根,削死名、上生籍,已去提、未去提,已提至、未提至,已结证、未结证,已发觉、未发觉,逢赦除之。”故每逢七月中元节前后,太乙救苦天尊广开宏恩,大赦地狱;地官赦罪解愆,鬼门大开而进行慈悲普施,广度鬼魂。此日为祭祀祖先,拔度孤魂,进行孝道的重要节日。
    
    中元节(资料图)
    祭祀的意义
    而在民间此时人们也利用中元节的机会为自己的已故先人烧纸祭祀,诵经超度。清乾隆《普宁县志》言:“俗谓祖考魂中元节‘庙普’归,咸具神衣、酒馔以荐,虽贫无敢缺。”祭祖的传统在中国可谓是源远流长,《礼记·祭统》曰:“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古人把祭祀作为诸礼俗中的首重。七月十五祭祖有其特殊的时节含义,七月原是小秋,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请祖先品尝新米,以示孝心。《弟子规》说,“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不仅是侍奉双亲于生前,身后更是持孝道不变,时时处处先祖宗、先父母,后子孙,知恩、报恩。
    
    祭祖是中国人的传统(资料图)
    按照中国的传统城市格局,城市以北普遍都有有一个厉坛,“厉”指厉鬼。以往人们有一种信念,认为人死之后(尤其是男性)总是在族谱当中,那么他们的子嗣会来祭祀他们。但是问题是有一些人是“横死”的,也就是出意外而死,比如说在战乱当中,或者是遭受意外事故客死他乡。人们不清楚他的后人是谁,这些鬼魂没法获得正常的祭祀,就会变成孤魂野鬼,甚至是厉鬼,来扰乱人间的秩序。所以说,除了各家祭祀自己的祖先之外,需要有一个公共的仪式来祭祀和安抚那些孤魂野鬼和厉鬼。而对于那些无主无祀的孤魂,依照道教传统也都会在中元节这一天,替他们施食赈济,使他们能够得到饱满,从而不会作乱兴非。
    祭祖的方法
    祭祀祖先要心存敬意。孔子在《伦语·八佾》第十二章中提到:“祭如在”,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必须恭恭敬敬。这恭敬则包括行为和谈吐两方面:第一,行为存敬。行为端正,在祭祀祖先时言行举止都不可随意放肆,要恭敬谨慎。 第二,出言存敬。出言存敬非常重要,因为人的心意靠言语来传达,在祭祖时切不可玩笑嘻哈, 也不要大吼小叫,不要说一些与祭祖无关的言语,对于祖先要带有称呼,不可直呼尊长名讳!
    
    恭敬祭祀(资料图)
    当我们调整好了心态,接下来就要进行一些实际的操作。中元节祭祖一般大家都会准备纸钱锡箔等烧化给祖先享用。纸钱锡箔的样式各地不同,大家只要遵照自己当地的风俗即可,但是为了确保祖先能够切实的收到我们的心意与纸钱,则需要做一个红色或黄色的纸袋,将准备的纸钱装入封好,这也就是我们传统上所说的封包,或称为包袱。包袱上要写上先人的名讳以及烧化的日期等,各地也有不同的写法,但是万变不离其宗,虽有简繁的不同,其实核心要素是一样的, 颐叔在这里为大家设计一个简便易行的写法,供大家参:
    
    包袱示例(图源:解人颐)
    在正中根据先人的不同称呼写上名讳,如先祖父某某某,右边则写上七月哪一日烧化的日期,左边则是后代子孙的名字,如阳上孙某某某。按照先人与自己关系的不同加以灵活变通,这样一个简单的包袱就写完了。
    而在烧化纸钱之前,可以先点三支清香,恭敬的拿在手里,然后虔诚地默默或小声呼喊自己的祖先前来收纳钱财与自己的心意,三次呼请完毕之后,则可以将清香与纸钱一起烧化。纸钱烧完之后,应该要让它自己熄灭,千万不要用水浇灭,以免冲撞先人,反惹罪咎。如此,一个简单的祭祖仪式就完成了。
    
    继承传统(资料图)
    中元节有着很深厚的内涵,它的内涵也是别的节日不能代替的。在中元节里普度孤魂体现了人们的怜悯心和博爱心,祭祀祖先是知恩念恩感恩的体现,而整个节日中更体现了对生死的敬畏。
    在中元节即将来临之际,谨以此小文,希望对大家中元祭祖有所帮助,也希望这一传统不要轻易的散失了!
    (编辑:玄朴)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解人颐,腾讯道学专栏作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