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袭明居士 【驻云飞•曲二十一】 错下钓钩,坎离误在一身求。肾气儿上走,心液儿下逗,只说是圣胎借此修,谁知道气血难凑。真修行,识得无中有。劝学人你把这浊阴浊阳一笔勾。 错下钓钩,坎离误在一身求(资料图) 后人罔顾祖师的至理名言 张伯端祖师在《悟真篇序》中感叹说:“今之学者,有取铅汞为二气,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用神气为子母,执津液为铅汞。不识沉浮,宁分主客?何异认他财为己物,呼别姓为亲儿!又岂知金木相克之幽微,阴阳互用之奥妙?是皆日月失道,铅汞异炉,欲望结成还丹,不亦远乎?” 《悟真篇》这里明确指出,世有那种“指脏腑为五行,分心肾为坎离,以肝肺为龙虎”的丹道,都是对传统道家文化名词理解的错误造成的。这种现象比较突出地反映于近当代的丹道文化研究上,出现一些学者对祖师们清晰而简明的垂示语言的熟视无睹,已经罔顾到了麻木不仁的状态。 丹道文化出现这些“后世迷徒恣其臆说,将先圣典教妄行笺注,乖讹万状”现象,真个是“不惟紊乱仙经,抑亦惑误后学”(《悟真篇序》)。这对倒逼道家道教金丹文化的健康传播,已经到学界必须开展金丹文化重构的时代。 关于丹道运气炼气的错误,《驻云飞》一针见血地指出:“肾气儿上走,心液儿下逗,只说是圣胎借此修,谁知道气血难凑。” 圣胎借此修,谁知道气血难凑(资料图) 那些流行的气功类丹道,那些修炼身体下部肾脏丹田之气的道法,总以为靠腹部的气感,与这些期盼的腹部丹田鼓胀现象,就可以实现所谓的还精补脑而益寿延年。他们甚至痴迷地以为,用这种底部的肾气儿能够往脑部走,顶部的心液儿可以往下逗留的方法,就可以修出圣胎,可谁又知道靠这些血肉之躯的有形凝练,是永远凑合不出修真者的道胎真知的呢。 《驻云飞》紧接着告诉我们:“真修行”一定要“识得无中有。”怎么去识得无中的那个有?金丹修真是通过不断的锁心缘、栓意马,通过不断的调节大脑的后天意识活动,再逐步让脑细胞归于静止状态,并不断深入下去,从自家家园去认得我们的本真,即返还这个道门修真最渴望的本来面目,才是真修行的“识得”无中之有的“太极布妙人得一”(《至真诀》)的真心、本心。 识得无中的“有”,开启人类大脑本心 《驻云飞》的识得无中的“有”,它跟禅宗“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心,有异曲同工之妙。这个开启人类大脑本心的道理,是颇值得修真者仔细玩味的。 识得无中之有(资料图) 朴素师进一步告诉我们:“这个不是别物,即吾本来非色非空,秉彝之良。只缘交于后天,识神用事,埋没不见,若遇真师点破,始知的家园自有,不从他得,一种即生,由微而著,自然成熟。仙翁曰:“须向家园下种栽。”一切旁门外道,向身外搜求者,可以醒悟回头矣。” 我们只有打坐的方法与修真的方向对了,才能通过正确的方法,循序渐进地修真。一旦机缘耦合,渐渐无心而一念契入,即可获得先天的本心。金丹文化的这个本心真知,才是朴素师这里要告诉我们的“一种即生”的法子。是丹道修真者通过日积月累,修到玄关窍开的活子时,这个就是道心真心的获得。 一种即生,丹书也叫得一。是源于易道文化的不期然而然、不期至而至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性命学问。 穷理尽性以至于命(资料图) 由此看来,《悟真篇》告诉我们的这个“悟真”的丹道,这个“一时辰内管丹成”的法门,这个“一种即生”的返还本心,其在修炼的方法上,一定是有别于近当代流行的气功类丹道。 我们应该认清这个道家金丹文化的修行方向,他是修真者淡泊名利,辨明方向,不迷惑与执著于肉体上的修炼,是一门悟真的金丹文化。通过专注于凝神上,经过凝神调息,调息凝神,再不断澄心而钻杳冥,阴阳合一,从而获得“一种即生”的金丹,方为知真至真的修太极。 (编辑:玄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