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道医养生笔记丨大暑酷热猛于虎,严防湿邪避风寒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李博成 参加讨论

    文/李博成
    大暑,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却开启了中国大部分地区一年最热时期。
    
    大雨时行(资料图)
    大暑酷热猛于虎
    《孝经援神契》:“小暑后十五日斗指未为大暑,六月中。大小者,就极热之中,分为大小,初后为小,望后为大也。”也就是说,小暑、大暑皆为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大小之分,只不过是时间前后之分。一则宋朝笔记记载:“时暑中,公(范质)执一叶素扇,偶写‘大暑去酷吏,清风来故人’。”那苛政酷吏猛于虎,却也是猛不过大暑,言大暑之热极。
    天气虽然闷热,但是土地还是很潮湿的,这也是大暑中二候“土润溽暑”的特点。三候“大雨时行”,都说明了古人非常强调土、雨在此节气的特殊性。古人深知“土厚水深,居之不疾”之理,“生气所生,土厚水深,草木畅茂。”这样的水土宜人宜家。农谚也说“伏天雨丰,粮丰棉丰”“大暑无酷热五谷多不结,大暑连天阴遍地出黄金”。另外,大暑期间的高温也是正常气候现象,喜温的水稻、棉花等农作物正需要充足的阳光,否则会影响生长。也正因大暑之热极,热出了一些奇观奇事。中国许多城市都有“火炉”之称,而最热之处却是在新疆吐鲁番,清代诗人萧雄在《西疆杂述》中记:“试将面饼贴之砖壁,少顷烙熟,烈日可畏。”
    
    烈日可畏(资料图)
    古人的“避暑会”
    大暑一般处在三伏里的中伏阶段,“伏”有避匿之意,从犬,狗在炎热中只能老老实实地伸舌消暑,人们在夏天也要避开炎热之毒杀。唐代颜师古注《汉书》云“:伏者,谓阴气将起,迫于残阳而未得升,故为藏伏,因名伏日。”大概“伏日”最初之意在于劝人隐伏避暑。《后汉书·和帝纪》“永元六年,初令伏闭尽日。”注引《汉官旧仪》:“伏日厉鬼行,故尽日闭,不干他事。”伏日的第一天要闭门休息,如为三伏,大约就像是现在的暑假了。
    古人伏日避暑也是有很多雅趣的,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长安富家子弟刘逸、李闲、卫旷,家势巨豪,而好接待四方之士……每至暑伏中,各于林亭内植画柱,以锦倚结为凉棚,设坐具,召长安名妓间坐,递相延请为避暑之会,时人无不爱羡也。”此外,则“于凤亭水榭,雪槛冰盘,浮瓜沉李,流杯曲沼,通夕而罢”,才算得上“避暑会”。
    
    老北京“二伏面”(资料图)
    老北京“二伏面”
    北方有句俚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北方人喜面食,一到夏天更爱吃面。不过,老北京的二伏面最讲究的还是麻酱凉面,面条出锅后用凉水过几遍,俗称“过水儿面”。其做法也十分简单,只需把芝麻酱用筷子挑出一坨搁在碗里,加上点盐,再加上点儿凉开水,用筷子顺着一个方向搅动把它澥开,再搅一搅,芝麻酱又变稠了,这时再加点儿凉开水接着搅,反复多次,直到能拌面的程度就行了。再挑几根嫩黄瓜切成细丝儿,准备上几瓣剥了皮儿的新蒜,这才算是“标配”。这“二伏面”简单易做,是十分适宜的夏季饮食。当然,还因为此时人们易患“苦夏”。
    平时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较虚弱,如果饮食失节,饥饱失宜,偏嗜生冷,就会损伤肠胃,以致抵抗力减弱,就很容易“苦夏”。大蒜性味温,辛、甘,能温中健胃,消食理气。黄瓜味甘,甜、性凉、苦,具有除热,利水利尿,清热解毒的功效。这麻酱凉面看似简单,却营养丰富,还能预防治疗一些暑热疾患。
    
    防邪湿避风寒(资料图)
    严防湿邪避风寒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毛孔开放,汗出不断,阳气大泄,卫外不固,风寒之邪极易乘虚而入。此时降雨不断,潮湿充斥,空气湿度达到全年之峰值。暑湿邪气乘虚而入,则易伤及于脾,且易与暑热相兼为患。湿热交蒸,常使人感到头昏身重、胸中烦闷不适、四肢无力、食欲不振;湿热下注,可致肠炎、痢疾等胃肠疾患;寒湿侵袭,则易发阴暑。平时就需注意饮食,营养均衡,多选择以五谷杂粮为主食,不仅具有很好的养生功效,还能排毒养颜、防湿邪。例如:薏苡仁、燕麦、小米、绿豆、红豆等。可适当多食用山药、胡萝卜、苦瓜、苋菜、西瓜等,清热解暑的同时降体内湿气。此外,要少吃油腻食物,避免消化不良。还可以利用中药藿香煎汁然后进行足浴泡脚,在浸洗过程同时进行足部按摩,是祛除湿气、消解暑热的好方法。或者把艾叶熬汁,然后兑水稀释沐浴,可除身上长的小红疙瘩,对毛囊炎、湿疹等夏季皮肤病有一定的疗效。
    总之,胃肠道疾病和皮肤病是此时的易发疾病。在避暑的同时,还要注意避免风、寒、湿邪侵袭。不可过力过劳,适当运动,注意补水防晒。(编辑:正澜)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文/李博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