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民俗道艺 >

长生不老太虚幻 这里有关于生死的最好解答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种方 参加讨论

    文/种方
    形、影、神的对话
    身体、影子和心神,某日进行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
    形对自己的影子说:天地山川都能永恒,草木虽然总会死,但春风吹又生,也是另一种生生不息。而人号称万物灵长,却难逃一死,亲朋零落。我只是一具肉体,也不会成仙的法术,既然无能为力,干脆今朝有酒今朝醉吧。
    
    一想到身体消亡之后名声也留不下来,我就内心焦虑(资料图)
    影子回答形:何止是无法长生,即使是在有限的生命力保持健康活力,也是很难办到的。我真想去仙山访求长生不老之道,但因为仙山太邈远而没法到达。自从我和你相遇,我们时时刻刻都在一起,然而这种相伴也很难长久,毕竟你死去了我也会跟着消失。一想到身体消亡之后名声也留不下来,我就内心焦虑。既然做善事贻惠后人,就能被后人敬爱,你为什么不努力一下呢?虽说酒能消忧,但对比贻惠后人,实在是有些拙劣。
    影子的思想境界,看来比身体更高一些,但还不如神。神说:天道无私,万物自生,人能和天地并列为三才,都是因为我的缘故。我们三人虽然不一样,但从诞生起就一直依附在一起。不论老少贤愚,虽然都希望长生不老,但人总有一死。像形所说的那样,每天灌醉自己以期忘记烦恼,但饮酒伤身,反而会缩短寿命。像影说的那样做善事贻惠后人,真的能受到赞誉吗?思虑伤生,不如顺应天道,不喜不惧,到了生命应该消逝的时候,就随它去吧。
    神的境界——清静自然
    这一段对话,出自晋人陶渊明的组诗《形影神三首》,陶渊明是现代人都熟悉的,通过《桃花源记》和《归园田居》,人们熟知他的思想。而《形影神三首》这首诗中则少见地使用了拟人手法,为形影神三方面分别赋予人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所要推崇的正是神所代表的清静自然。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资料图)
    对生的喜悦与对死的恐惧,是人类产生自我意识之后,最早意识到的一个问题。秦汉时期,人们往往停留在“形”的阶段,如东汉的诗歌《生年不满百》就是这样:“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愚者爱惜费,但为後世嗤。仙人王子乔,难可与等期。”时至陶渊明所在的晋代,在道家玄风的影响下,人们对此的认识终于超脱了消极逃避,进入“神”的阶段,从容逍遥地生活。
    形影神诗三首并序
    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影答形
    
    神 释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文:种方,腾讯道学专栏作家。)(编辑:忆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