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博成 《灵枢·大惑论》中是这样解释睡眠机理的:“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老子云“一阴一阳谓之道”,所以睡眠关乎着人体收藏、吸收能量,是修养生息、养精蓄锐的重要过程。所以睡觉并不是两眼一闭就完事儿的事情,睡眠有很多细节之处要注意的,才能保证一个有效的睡眠。这里试举几例,并附上古人关于讲究睡眠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阳气尽则卧,阴气尽则寤。”(资料图) 一、注意睡眠的时间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的修行养生最关键之处在于天人合一,具体到生活中也就是要懂得顺应自然。古人“日落而息,日出而作”,就是一种顺应自然规律的作息。道医学认为夜半子时(23点至凌晨1点)为阴阳大会、水火交泰之际,最佳的睡眠时间是在亥时(21点至23点)至寅时(凌晨03点至05点)末。子时是胆经当令的时候,这时如果休息不好,最伤的是胆经。子时前入眠胆才能顺利完成代谢,晨醒后才能头脑清晰、气色红润。如果长时间不能按时入睡,就会出现面色青白,眼眶昏黑(也就是黑眼圈),甚则会因胆汁排毒不顺而产生结晶、结石。所以,睡眠的时间段更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二、注意居室、床头之物,避免不经意间受邪生病 晋代张华在《博物志》中具体指出:“居无近绝溪,群冢、狐虫之所,此近则死气阴匿之处也。”说明选择睡眠居室必须先选择居住环境,对于居室的方向、采光以及通风等方面要求,古代养生家更是有很高程度的认识。《古今图书集成》引《天隐子养生书》中认为,最适宜的卧室应该是不宜过大、坐北而朝南、屋顶高低适中、室内空气流通、明暗相宜。 服虔《通俗文》说:“八尺曰床。故床必宽大,则盛夏热气不逼。”床靠墙壁,需用未上漆的杉木板隔离,头卧处近墙壁尤须注意。壁土湿蒸,人体会在不经意间感受湿邪,杉木质地松、能敛湿气。 《释名》云:“枕,检也,所以检项也。”就是说枕头要与颈椎相适应,最佳的高低尺度应该是侧卧时与肩相平。枕头的填充物是关键之处。绿豆皮可清热,但质地重;茶叶可除烦,但成本太高;古人常用通草,轻松和软。此外,古人还会填充不同的药物制成药枕,以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 《论语》曰:“寝不尸”。也就是说睡觉时不仰卧。(资料图) 三、睡的姿势也有讲究 《论语》曰:“寝不尸”。也就是说睡觉时不仰卧。《宋史·隐逸传》载陈抟老祖,“每寝处,多百余日不起。”相传其安睡秘诀是,左侧卧时屈着左腿,屈着左臂,并以左手撑头,右腿伸直,而右手则放在右腿间;右侧卧时,则相反。虽然后来《半山翁诗》对陈抟的卧姿提出质疑,但是作为隐士,能进入那种似睡非睡、神气相抱的笃静状态,也就进入了人生境界的某种极致。 四、为什么总是不容易入睡:你的精神太紧张 《黄帝内经》认为失眠是由于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则阴气虚,故目不瞑。其病因可归纳为环境性、精神性、器质性三类,又以精神性最为多见。根据中医学辨证论治,在临床上要辨其虚实,虚证多由阴血不足引起;实证多为肝郁化火痰热内扰,壅遏胃腑。症状轻者,可以选择八段锦功法,并配合按摩印堂、神庭、睛明、攒竹、太阳、风池、肩井等穴位,这些头面及颈肩部穴位可以使你紧张的神经松弛下来。症状严重者,还应配合食物和药物治疗。 古代有名的香,每种都有不同的奇异功效。(资料图) 五、闻香而卧:古人高逼格的助眠方法 古代有名的香,每种都有不同的奇异功效。明代养生家高濂以香喻人,把香分为幽闲者、恬雅者、温润者、佳丽者、蕴藉者和高尚者。他认为幽闲的香如檀香、降真香,可以使人心思清静、精神愉快;恬雅的香如兰香、沉香,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这几种香都可以在睡前适量使用,放松身心。需要注意的是,香炉不得放在头卧处,以防火气入脑,导致眩晕。天气寒冷的时候,在睡觉之前,还可以用熏炉在被中熨暖,祛除被子内的冷气,这样入睡时就会感觉温暖如春,不致太冷而觉不适。 尤其是喝酒的人可能会多一些,认为会有助睡眠,真的是这样吗?(资料图) 六、睡前,可以喝茶或者喝酒吗? 有些人习惯在睡前喝茶或喝些酒,尤其是喝酒的人可能会多一些,认为会有助睡眠,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说喝茶。对脾胃虚弱的人来说,晚间喝奶时加点红茶,可以起到一定的温胃作用。但是茶含有茶碱以及咖啡因,都有兴奋中枢神经的作用。特别是在睡前,平时情绪容易激动或比较敏感、睡眠状况欠佳和身体较弱的人饮用,兴奋的作用会更加明显。所以睡前两小时内尽量不要饮茶。 再说喝酒。一些人认为,睡前喝点酒能帮助入睡,既不用吃药,还能解除失眠困扰,而且喝酒还是他们的喜好。其实,饮酒后昏昏欲睡是中枢神经受损害的一种表现,它破坏了神经系统兴奋与抑制的平衡。有些人还认为即使不喝得昏昏欲睡,微量的酒也有助眠的效果。其实饮酒助眠可导致睡眠呼吸障碍、降低睡眠质量、影响身体消化和排毒功能,可谓百害无一利。 在人的一生中,有三分之一甚至更多的时间是在睡眠中度过的。所以,睡眠对于养生来讲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而要睡好更是需要注重细节。(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李博成,执业中医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