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其成 什么是神?神有两个方面的意思,一个是广义的,生命活力的一切外在表现都叫做神;还有一个是狭义的,那就是专指心神。 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资料图 图源网络) 神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 神是精神、意志、知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的最高统帅。这种广义的“神”包括魂、魄、意、志、思、虑、智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能够体现人的健康情况。如“目光炯炯有神”就是神的体现,也是生命力旺盛的体现。《黄帝内经》很重视人的“神”,《素问·移精变气论》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不仅仅是说治病的,也是说养生的。诊病时,可以用观察病人的“神”,来判断病人的预后,有神气的,预后良好;没有神气的,预后不良。治病时,可以用针灸、推拿、药物等来激发、调动人体自身的“神”——人体的生命活力和自愈能力。养生时,要重在养神,因为神旺则身强,神衰则身弱;神存则活,神去则死。 中国古人早就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意识活动、精神活动是由大脑和心共同完成的。(资料图 图源网络) 中医讲的“心”是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认为,神虽然分布在五脏中,但主要是藏在心脏,“心藏神”。这是狭义的“神”,具体来说就是指人的意识、思维、精神活动。中医认为这些活动是由心发出的,由心主管的。很多人否定这个说法,理由是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思维、意识活动是大脑发出的、支配的,怎么由心主管呢?这不是胡说吗?其实他们根本没搞清楚中医讲的“心”是什么意思。《黄帝内经》中讲的这个“心”,不仅仅是指解剖学上的心脏,还包括了大脑。《黄帝内经》里讲了一句话:“心之官则思”,,《孟子》就说过:“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心”这个器官主要的功能在思维,在思考。心是包括大脑的。你看这个“思”字,一个田字,一个心字。其实这个“田”篆文写作“囟”,是人的囟门,小孩子一生下来头顶上有一个软软的这个地方,这叫囟门。“思”这个字就是大脑和心共同组成的,也就是说中国古人早就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意识活动、精神活动是由大脑和心共同完成的。 所以五脏的汉字,都是解剖形态的记录。(资料图 图源网络) 再看“心”在甲骨文里怎么写呢?就是画一颗心,也就是说在《黄帝内经》以前,中国的古人就是讲解剖的。“解剖”这个词,《黄帝内经》里就有了。《黄帝内经》有一篇叫《经水篇》,这一篇一开头就说了,上古八尺之士,“其死可解剖而视之”。什么意思?就是说古代一般高度的人,他死了之后,可以把他腹腔打开来,然后进行解剖观察。我经常讲,解剖有什么了不起?中国是最早讲解剖的。因为中国古代战争很多,战争多就要死人,就有刀伤枪伤,就把人腹腔打开来进行观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清清楚楚。所以五脏的汉字,都是解剖形态的记录,心是心脏的形状,肝、脾、肺、肾,都有一个“月”字旁,“月”就是肉,说明跟这些脏器的形体有关。解剖是很简单的事情,我常说了不起的是《黄帝内经》不讲解剖了,也就是跳出形态了。 使生命焕发出永久的青春光芒 现代医学、现代科学从独立的解剖器官出发来探索它的功能,它的最大好处就是清晰明了。可是人的生理功能是很复杂的,不是说把每一个具体器官的功能搞清楚了,人的生理功能就清楚了;也不是说把这些器官的功能加起来就等于人的整体功能了。《黄帝内经》的高明之处是从功能本身出发,将相关的器官组合在一起,比如说思维、精神、意识活动这个功能,是由谁主管的?是由大脑和心共同主管的。简单给它取个名字就叫“心”,所以这个“心”实际上已经超越了形体。这就是《黄帝内经》最了不起的地方,它不再局限于具体的形体,而是超越了形体,是几个形体、几个器官的组合。现代科学研究表明,人的各种生理功能往往不是某一个单独的器官完成的。 它是人本来就具有的自我慧光。(资料图 图源网络) 在《黄帝内经》中,心叫做君主之官,就好比是一个皇帝,掌管的是神。我们知道一个国家,皇帝是至高无上的,是统领一切的,同样,在人身当中,“皇帝”所主管的神也是最重要的、统领一切的。我们老百姓也经常说,这个人心神不安,心神不定,那就是指的狭义的神,是指人的思维、意识、精神活动。《黄帝内经》反复讲,神安则心安,心安人就安了。 在内丹学中,“神”也有先天与后天之别。“先天之神”又叫做“元神”,它是人本来就具有的自我慧光。“后天之神”指的是“识神”,它的作用是认知与分别。对内丹修炼来讲,就是要把“识神”炼成“元神”。老子《道德经》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说做学问、增加知识要靠增加“识神”的作用,但修炼成道就必须减损识神,就是要排除识神的干扰,从而进入无为的直觉状态,炼成元神。“识神”对于学习知识是有用的,对于修炼成道是有害的。只有通过元神的观照,才能把“后天之气”转换为“先天之气”,才能培补元精,使生命焕发出永久的青春光芒。(编辑:孟淅) (本文由腾讯道学整理发布,文/张其成,选编自《黄帝内经养生大道》,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