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中华道学百问丨陆修静对后世道教做了哪些贡献?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华道学百问》 李信军 参加讨论

    文/李信军
    陆修静,自符德,号简寂,公元406——477年,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南北朝时期著名道士、改革家、南天师道的创立者。
    陆修静少年时喜好文籍,先以习儒而旁究象纬络谶河图之术。因不满家庭士族官僚的世俗生活,遂隐居云梦山修道。
    
    虎溪三贤图(资料图)
    据《简寂观碑》所载,公元461年,陆修静从京都云游至江西九江,因仰慕庐山胜境,遂选择了庐山东南麓金鸡峰,并开始修建道观,命名太虚观。从公元461年至467年,他收徒布道,扩展宫观规模。太虚观的兴起,不但扩大了庐山道教的影响,亦为他开创南天师道奠定了基础。
    泰始三年(公元467)宋明帝命江州刺史礼请陆修静天师赴京讲道。在京期间,朝内大臣无不虔恭闻法,后宋明帝突患重疾,陆天师又率众设坛做法建醮,宋明帝病愈信道日甚,也引得朝野震动。
    
    陆修静(资料图)
    陆修静一生对道教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曾针对江南天师道组织的混乱局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造,并搜集整理道经,制定道教斋醮科仪。他认为“斋醮是求道之本”,主张“身为杀盗淫动,故役之以礼拜;口有恶言,绮妄两舌,故课之以诵经;心有贪欲嗔意之念,故使之以思神”。并说,用此三法,洗心净行,心行精至,斋之义也。他在总结前代斋仪的基础上,制定了“九斋十二法”的斋醮体系,并撰述一系列斋戒仪范之书,从而使道教斋法不仅有了系统的仪式戒科,而且还使斋戒仪范的理论更加完备。陆修静天师在整理道教经典的同时,还创造了“三洞、四辅、十二类”的道教典籍分类体系,为隋唐以后历代整理道书,编修“道藏”所沿用奠定了基础。
    江南天师道,经过陆修静的整顿和改造,道经的搜集整理以及制定道教斋醮科仪,推动了南朝旧道教的改革和士族道教的形成。他的“南天师道”与北魏寇谦之改革的“北天师道”一样,在道教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和深远的影响。(编辑:若木)
    本文为李信军授权腾讯道学编辑发布稿件,文/李信军。未经原作者授权不得转载。喜欢该类内容欢迎上微信关注“腾讯道学”微信公众号!(文章作者观点与立场,不代表腾讯媒体的观点与立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