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三丰“五德养五脏”说 是五德,即五经;仁不绝,肝气生; 义不绝,肺气平;礼不绝,心气明; 智不绝,肾气灵;信不绝,脾气醒。 注释 ○五德:儒家学说中的五种德性的合称,即仁、义、礼、智、信。阴阳家有所谓“五行之德”之说,并认为“木、金、土、水、火”五种物质德性相生、相克并终而复始地循环变化,所以有“五德始终”(“五德转移”)之说。五经:这里指脾、肝、心、肺、肾五脏。《幼科推拿秘书》:“五经者,五指头之经络也。”陈氏《小儿按摩经》称:脾、肝、心、肺、肾五经穴,分别位于五指末节掌面,由姆指起,依次为脾、肝、心、肺、肾。仁:养生学、阴阳学认定,“仁属木也,肝也”。 ○义、礼:养生学、阴阳学认定,“义属金也,肺也;礼属火也,心也”。 ○智、信:养生学、阴阳学认定,“智属水也,肾也;信属土也,脾也。” 译文 人的五种德性,关涉五脏经络; 仁德若不衰绝,肝气即可滋生; 义德若不衰绝,肺气即可润平; 礼德若不衰绝,心气即可旺明; 智德若不衰绝,肾气即可水灵; 信德若不衰绝,脾气即可清醒。 ![]() 五德养五脏(资料图 图源网络) 附录1: [宋]邵雍《内外吟》三首 目耳鼻口,人之户牖。 心胆脾肾,人之中霤。 内若能守,外自不受。 内若无守,外何能久。 衣冠严整,谓之外修。 行义纯洁,谓之内修, 内外俱修,何人不求。 衣冠不整,谓之外惰。 行义不修,谓之内惰。 内外俱惰,何人不唾。 (邵雍《伊川击壤集》) ![]()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中华养生通鉴》(宁业高编著)整理发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安徽省大别山文化研究院编印。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