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一篇文章告诉你 道教“心假香传”传的是什么?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腾讯道学 王智广 参加讨论

    文/王智广
    香之为用源于上古,明代周嘉胄所著《香乘》原序有言:诗礼所称燔柴事天,萧焫供祭,蒸享苾芬,升香椒馨,达神明,通幽隐,其来久运矣。由此可知,古代之香用以奉神明,用以达蠲洁,香之始始于祭祀。历经夏商周三代禋享,首惟馨之荐,以香气降神,香气上达苍穹,迎请神真下降。香之为用,由来亦久矣。
    
    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香韵智慧,形成道家香事。(资料图)
    一、道香之称谓
    道教在产生之初,也就自然接受和继承了这一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香韵智慧,形成道家香事。在目前所知最早道教典籍《无上秘要》卷五十五,《太真下元斋品》中就有如下记述:“行下元斋法,未至前一日沐浴形躯,宿洁斋心,上至九人下极三人。宿入室北向,叩齿十四通,捻香三过,长跪上启。”又有“正尔入室,烧香行道”;卷六十六有《烧香品》,并记载诸多烧香之禁忌。文中“捻香”、“烧香”这些名词,至今仍广泛用于道教宗教活动中。这说明最迟在六朝时期,道教宗教活动中已经普遍用香并掌握制香、合香技术了。
    那什么是道香?顾名思义,道教通过具有道教特色的制香仪规配制并使用、品鉴的各种香品,在宗教活动和日常修炼生活使用中逐渐形成的一系列用具、技法、习惯、制度与观念等,伴随着中华香事的成长,成熟,完备,鼎盛而自成一体,它即独立又是中华香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香更是道教礼仪中的灵魂所在。
    二、道香的渊源及在道文化中的影响
    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道教徒以学道、修道、行道为宗。道具有永恒的生命,获得它,保持它,便可长生。因此人可以修道而长生不死,得道而成神仙。道香的制作使用也与道不相孛斥。“?首礼太上,烧香归虚无”这句玉京山步虚词就深刻体现了香与道的关系。杜光庭祖师也说:“凡修斋行道,以烧香燃灯最为急务”。香与心相融合,称为心香。“常焚心香得大清静”,“道香,德香,无为香,无为清静自然香,妙洞真香,灵宝慧香,超三界香,香云缭绕,腾空供养”,由此可见,焚香的意义体现出联结神、人、鬼沟通的重要中介。故“九天之上,唯道独尊;万法之中,焚香为先”,也就是只要虔诚焚烧香品,能够指引人的心灵达到超越自然的境界,从而使人的心灵在焚香过程中获得最终的解脱,心与香的完美结合,使人们生活和宗教仪式中的用香得到普及并影响至今。
    
    至元末明初,随着全真教步入低谷,道香也进入秘制时代。(资料图)
    至金元时期,王重阳祖师创建全真教时,更是大力推崇用香。全真典籍中保留大量的香文叹词即可证明:“夫香者,香通三界,烟透九天,信香缭绕,仰瞻万圣以临轩,宝香氤氲,府陈微言而上达。巽风吹满结龙章,瑞气凌空成凤篆。一炉既腾诸真洞鉴。传香有偈,宝号称扬”。随着全真道内丹修炼体系的建立,道香已不限于祭祀用香,而更注重用于内丹养生修炼的需求。如《全真王常月祖师信香方》,此方共有香药十二味,香方如下:“玄参五两(青龙香)、白芷一两(白虎香)、甘松三两(朱雀香)、降真三两(玄武香)、藿香七两(勾陈香)、蒿本二两(腾蛇香)、乳香七两(金乌香)、檀香三两(玉兔香)、安息香三两(通天香)、附香二两(达地香)、沉香三两(迎真香)、庄黄二两(将军香)。以上十二味法药暗合一年之数,共二十四两应二十四气。须甲子日配齐,供奉斗前。丙子日捣碎为末,用器皿封好。戊子日取出炼蜜为封固,供养为团供。庚子日做成拇指大小丸状。然后封好供奉在斗前。壬子日戌时,沐浴更衣,排设香案,虔诚礼拜北辰。然后焚信香一丸,诚心祷祝,善无不应。待香燃尽,将灰取出,用红布包好,佩戴于身,可获星真默佑。然后将剩下的香制成香囊佩戴于身,凡遇斗真降日,须排设香案,依法供养修持,功圆果满,必获升仙之庆。”这完全是按修炼仪轨制香用香焚香。
    至元末明初,随着全真教步入低谷,道香也进入秘制时代。
    我是华山派第十九代弟子,我们法眷来自山东蒙山白云岩。清康熙初年,吾门八代祖清真子张演浩真人于白云岩创建清虚古观。清真子住持白云岩近五十年,康熙四十七年腊月留下“我事人不知,我面谁得识”之语后,羽化于白云岩祠堂,寿高一百一十三岁。在他与其后人的努力下,最终达到白云岩的辉煌,迎来白云岩时代。清末,白云岩已成为全真华山派著名的子孙丛林,培养出了朱本裕、高仁峒等一大批高道大德,弟子遍布全国各地,有“天下丛林主持焚修者,半出本山派下”之说。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二支后裔,一支是西岳华山毛女洞开山祖师赵仁逸,西岳华山北斗坪、通仙观的胡仁杰、韩仁魁师徒;另一支是东北复县慈航观开山祖师宗贤子赵仁来真人,我属于东北这一支道脉的传人。我所用的香方即得传于曾祖师宗贤子仁来赵真人,拨乱反正、落实宗教政策后,恩师规元子张礼矩真人凭记忆将香方整理,传之后世。
    白云岩山高林密,层云叠峦,自古便是道家修真之洞天。据何德志道光九年《修白云岩记》所载:“轩辕帝时有蒙山老人,后有羡门子、列国琴高、汉栾巴、董景威,晋贺元、宋皇甫希永、张紫阳、元徐双宜、乔同、明杨真人、张九经公于白云岩飞升仙路。”又载:“及清我祖张演浩,我师周和臣,鹤发童颜,百岁坐化”可知白云岩寿高百岁的道士代不乏人。关于白云岩全真华山派宗派传承谱系,如今已据吾曾祖所书宗谱,整理了《续修全真华山派宗谱》一书,如若有缘,再与各位交流。
    
    法眷来自山东蒙山白云岩(资料图)
    白云岩道士除了修心内炼之法外,以香养道,以香修身也是密不可分的,留传至今的三十余道香方中,既有祭祀用香,更多的乃养生香方,可以在日常生活中用于香疗、香食、香茶、香汤沐浴疗疾等等作用,同时由于用香制香,更形成其独特的合香、制香工艺。至第八代住持道土朱本裕时,白云岩制香技艺达到鼎盛。清光绪初年,道士赵仁来将其师朱本裕所学秘制道香技艺传至辽南,经过四代至今也有一百三十余年,上溯至张演浩更是长达三百年制香历史。留有秘制合香香方三十六个,制香、合香工艺完善。有沿袭古人的梅花香、白和香、玉华香,也有经过几代反复试制而成的洞真香系列。所制之香以草本植物与天然香料为主,遵遁古法手工制作,不仅限于祭祀用香,更可用于日常生活所需,以香养生,以香疗理,凭香愈疾,达到安神静心,裕精养元作用。
    道士崇尚自然,追求返朴归真,期翼自己的修行生活如白云岩道士王本敬咏叹的:“临风挥玉尘,过雨理焦桐。宝鼎茶烟绿,深林落照红,再弹弦外意,天际有飞鸿。”那样飘逸自然,天人合一。香的悄然进入,已经完全渗透内化到人的精神之中,这种渗透是那样的深,以至于达到如果无香的道教就会像人失去了灵魂。香与美至此再次合而为一,成为道教生活之雅事。
    三、道香的特点
    道香在几千年的演化中。至明清已形成其鲜明的特色,它已不仅是道教科仪等宗教活动用香,更侧重于一个“养”字,即养生。养生是什么呢?这个定义可能很难下。不过大家说起养生,马上会想起道家。道家提倡顺其自然,养生自然符合其思想。《庄子——养生主》说“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已而为知者,殆而已矣!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庄子》里这一段话就是专门讲养生的。就是告诉人们养生之道重在顺应自然,忘却情感,不为外物所滞。那么养生的目的是什么呢?简单的说就是为了能更长寿!养生是为了健康,是为了长寿,为了更好地活着。这就是对生命本身的关注。而道家养生,最关键的就是——天人合一。如何做到天人合一?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当人体的小宇宙,与自然的大宇宙十分的吻合,毫无偏差的时候,也就是天人合一的最高境界。这时,养生的意义就不单单是健康的生活,而是以超越大多常人的寿命,健康的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白云岩多寿高百岁以上的道士正是响应了这一呼应。
    以白云岩所传三十余香方来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是香方也是药方,即可做香敬奉神明,更可用来治病疗疾。这说明白云岩制香的前辈们已经不仅仅是为祭祀而用香,更加侧重于日常生活中养生所用,其制香总类也有了广泛的内容,不仅仅是传统的线香、熏香、盘香等,已经出现了比如俗称为“药捻子”的香珠,琳琅满目的模具香牌,香茶,香料与中药制成的香食,用于沐浴的香汤等。
    以白云岩所传《洞真香》方4来说:主料为川芎,薄荷,白芷,桔梗,檀香,甘草。此方用以疗疾能调中顺气,安神定志,清爽头目。方中川芎能治一切气,劳损,血补五劳,壮筋骨,调众脉;桔梗能开肺气之结,宣心气之郁;檀香能理气和中,散结开郁;甘草调和诸药。合以制香,气味甘馨,炒作简单,制作方便。这即是道香最大的特点,也是吾门道香之特色。
    
    香食即源于服食,长期食用可以补气血养元神。(资料图)
    香珠,又称香念珠、香串、“数珠儿”,香丸,我们俗称“药捻子”。顾名思义,香料成丸,便于携带焚烧,以后逐渐演变为手中把玩。早在唐代道士王悬河所著《三洞珠囊》里就有了香珠的记载:“以杂香捣之,丸如桐子大,青绳穿。此三皇真元之香珠也。烧之香彻天。”白云岩所传香丸不但可以燃烧,还可以佩戴,佩戴对人体也有莫大的妙处,可闭去体味,提神,醒脑等,多重用途。香丸中的药香药效在佩戴过程中与肌体接触,随体温和毛孔的打开渗入躯体,理疗健身。
    除了佩戴,我们的香丸手串可以通过盘玩产生出绚丽的包浆,颜色的变化,香韵的变化都会随着不断的把玩呈现出不同的层次。
    道教的修炼法门很多,比如守一、行气、服食、导引、内外丹等。香食即源于服食,长期食用可以补气血养元神。
    另外道家修行过程中需香汤沐浴,这也是重要的养生修炼方法之一。陶弘景曾云:“道家用作浴汤合诸名香,甚奇炒。”香汤可以辟恶去除不祥,并且可以降神灵,更可排除人体内的毒素垃圾,在中医看来,我们体内有很多毒素,凡是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对我们的身体和精神会产生不良作用的物质都可以称为“毒”,例如瘀血、痰湿、寒气、食积、气郁、上火。这些毒素堆积在五脏之内,就会加速五脏的衰老,然后由五脏供养的皮肤、筋骨、肌肉、神经也就跟着一起衰老了。我们根据白云岩所传《香汤》方经过现代改良后,人们可以更好的用来泡浴排毒,强健身体有益皮肤。对各种皮肤瘙痒有止痒效果;再配合吾门内传治疗皮肤病的药膏,对牛皮癣病症的改善有显著效果。
    
    香已然融入道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古人优雅而极富情趣的日常生活之中。(资料图)
    四、道香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
    不知不觉,香已然融入道教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古人优雅而极富情趣的日常生活之中。“明窗延静书,默坐消尘缘。即将无限意,寓此一炷烟。当时戒定慧,妙供均人天。我岂不清友,于今心醒然。炉香袅孤碧,云缕霏数千。悠然凌空去,缥缈随风还。世事有过现,熏性无变迁。应是水中月,波定还自圆。”这首陈与义的《焚香》诗把我们中国人的无限心意情怀,寓寄一柱烟中,人生喜怒哀乐,乃至追求均在此找到出路,于是也就难怪世事变迁而熏性不改了。
    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随师父配香制香,几十年来起起伏伏,感触颇多。今日人们对香的内在品质的忽视,以及化学香精和化学加工技术的采用等因素,都使得制香的技术门槛大为降低,赝品香、化工香越来越多,面对这些赝品,也难怪现在的人们不愿意品香赏香了。
    虽然现在的香与香文化还都逊于古代,但随着人们物质与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近年来已有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品香、用香,并对香的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有更多爱香、懂香的人开始致力于对传统香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借着玉蟾宫这块宝地,借着第六届香博会的东风,使道香这一中华香文化大家庭中的瑰宝,希望再次焕发蓬勃生机,在新时代里能展露出美妙夺人的神韵。(编辑:孟淅)
    (本文为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原标题为《道香在道教文化传承中的影响》,文/王智广,全真华山派第十九代焚修弟子。)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