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养生与季节并进 掌握春捂秋冻的分寸

http://www.newdu.com 2017-12-28 《中国中医药报》 温长路 参加讨论

    民谚释义:春捂秋冻 少灾少病
    
    春捂秋冻 少灾少病
    春、秋二季,处于冬夏交替之间、阴阳变化之际,属于阴阳转化的过渡季节:春季,气候乍寒乍暖,阳已升而阴未消;秋天,昼热夜凉,阳始退而阴渐长。此时,如果人的机体调节功能适应了这种变化,就不发生或很少发生疾病;反之,就要生病或引起疾病流行。从人类生活的实践看,中医学的认识是非常正确的,对人类的健康生存具有关键性意义。
    掌握“春捂秋冻”的分寸
    中医学以阴阳为刚来认识人体,是把人作为大自然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对待的。人与天地相应,因此,人体生理、病理的变化无不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息息相应、休戚相关。《黄帝内经》说:“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故高下相召,升降相因,而变化作矣。”就是说,是阴阳的运动、变化,促成了气候的寒、凉、温、热,季节的春、夏、秋、冬。
    “春捂秋冻”毕竟是一种季节性的防范措施,不能用机械的方法去理解它。“春捂”是有时间性的,总不能穿着棉衣总不脱;“秋冻”要有耐冻的措施,总不能冻得浑身颤抖还不加御寒之物。近些年来,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频繁出没在人类生活的周围,过去少见的“暖冬”“暖(热)春”“倒春寒”现象让人们防不胜防,甚至给人一种始料不及的感觉。所以,在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时,一定要掌握好分寸。
    还要说明的是,一年四季是互相联系着的,并不能机械分开,春、夏、秋、冬只是人们为了便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人为划分的。许多疾病的发生,不仅是有联系的,而且是多因素的。有些病可能是季节性的,有些病则可能是与上个季节相联系的,如有些春天的病就源于冬天,有些秋天的病是夏天造成的。所以,“春捂秋冻”不是万能的法则,必须注意饮食起居和必要的药物调节,加强四季保健,通过增强人体正气的综合手段,达到保持机体健康的目的。
    本文由腾讯道学根据《春捂秋冻 少灾少病》一文整理发布,作者温长路,选自《中国中医药报》2015年4月20日第8版。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