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秀);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桧)。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食其时,百骸(亥)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言),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瞽(鼓)者善听,聋者善视,一而专也。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信)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缓)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进乎象矣。 据金兰观约于1940~1950年期间祖师乩文手抄本整理 观天一章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解说】天者,万物人之母也,灵明之性,在人成神,在天之中为虚空。于穆不已,流行之理,得之则为人,而守之则为真。所以帝曰:「观天之道,执理矣!观天之道,是性学也,执天之行,是命学也,性命双修,更有何术?观者,体贴而回观之意也。执者,保守而不失之意也。喜怒哀乐,不睹不闻,非观天之道如何。得一善则拳拳服膺,非执天之行如何。天道静而成性,天之运行不息以成命,动静得宜,则性命全矣! 五贼者何也?天之金木水火土是也。天乃太虚无象,太极无名,因有五行而泄天之机,分别寒暑,失其本原,所以为之五贼也。何以见之者昌,此五行在天,以日为火,以月为水,以星为金,以风为木,以雷霆为土,若不得其时,晦明风雨,不谓其节,可不变乎。五贼在人,内藏于心,外发于眼耳鼻舌意,耳水、鼻金、眼木、口舌火、意土,皆从心而生,从心而灭,故曰在心。而施行于天者,原地一声以前,二五交媾以后,复禀红炉之中,无不受其宥者,所以曰施行于天也。人能静燮阴阳,调观心意,则宇宙可在外乎,而五行可以掌之也;万化岂在分乎,合一身可以养之天之行」,则尽括诸定矣。理矣!观天之道,是性学也,执天之行,是命学也,性命双修,更有何术?观者,体贴而回观之意也。执者,保守而不失之意也。喜怒哀乐,不睹不闻,非观天之道如何。得一善则拳拳服膺,非执天之行如何。天道静而成性,天之运行不息以成命,动静得宜,则性命全矣! 一章心法 此乃性命之根,身心之本,所谓本立而道自生,正此义也。天之五贼,即五行之,发动化育万物,故万物得天之灵性,化生形质,是为昌也。参明阴阳正理,守一还源,不受五行邪害,挽回造化,而性命皆由我矣。经云:「无眼耳鼻舌意」,皆除五贼之法也。 天性二章 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解说】天之道也,深矣玄乎!以性赋人,故谓之人。性至人身,受之于心,故曰为机。不得天之微而有性,不得性之微而有心,不得心之微而有机。机者,心之所之也。从之以索本,则得心;从心以索原,则得性;从性以至虚无,则得天。故言:「天性人也,人心机也。」何以测心之机,惟立天之道,以定人者,则得之。立者,如万仞直立,而一毫不偏不党。子思议之中庸二字之象,以定其五官,安其不喜不怒,不惊不惧之际,皆得谓之人也。此机也,在天贼天,在地贼地,在人贼人,天地之理,阴阳伸屈,状若张弓,形如橐钥,一元一会,阳气发而治,阴气凝而乱,伸为治,而屈为乱也。所以,子舆曰:「天下之生久矣,一治一乱,其阴极而阳生,否多而泰至。以其杀之机,伏于生之内也。但逢发而发焉,至于发也,星飞日蚀、月逆霜殒,种种以乱天也。石言蛇斗,泉渴山鸣,以乱地也,皆机之使然也。」人若发此杀机,则天地反复者。外而言之,四海不妥;内而言之,心身颠倒。天地之杀机,藏于于穆伸屈。圣人之杀机,藏于一心之中,安其心而天地定矣。以赋人,人发以观天,而性之理自明,心之理自见,如是性明心见,万物定基而不摇也。万物者,一身是也。 二章心法 目不乱视,内除妄想,灵机不散,光耀真心,则魂安性定,而立命之本也。阳生阴杀,流行之道,天地焉而有造化,但成形质,则有治乱,六阳当旺,盛阴未萌,能修炼纯阳,转杀机化为不灭也。若失其时,阴生而内乱,所谓杀机也。安者,浑合三才,而定其中。则真不散,灵性自全,心明觉悟,至理达天,乃定静之道基也。 性有三章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解说】性之清浊也,而巧拙生焉。清者为巧,浊者为拙。孔子曰:「上智与下愚,即巧拙也。」然而天赋之,一心受之,何有巧拙之有。天有清浊之于穆,则人有秉赋之善恶。在赋之者,全与偏;而受之者,近与习也。人性虽有巧拙,而本来俱是混沌,但习见习闻多而巧拙愈广,因识以迷真也,此二性皆可以伏藏。伏者,伏于心;藏者,藏于神也。九窍之邪,在乎三要者,凡人一身因空而入者,皆是贼也。内有五贼,则九窍之邪,皆其支党。惟有三要,则九邪不生。三要者,收机而心定,正心而性明,性见而得天,则一主正,而万贼服矣!故曰:可以动静者,言不得三要,则九邪自生;而得三要,则九窍自静也。此贼之邪也,由于心之贼引之焉。譬之火也,原生于木,木是火之父也,及火燎原,而山林俱烬,岂非祸发必克乎!譬之容奸于国也,始而卖国,及国灭而身随之,岂非反自伤耶!惟有智者,知性之可修,心之可炼,率性而不分巧拙,炼心而使无邪贼,则五贼安,而九窍正,岂有克本伤原之祸乎!知此道也,非圣人何以能此。故帝曰:「知之修炼,谓之圣人。」言其大而化之之谓圣,非比草木同朽之凡夫也。 三章心法 人之初生,朦胧之际,其性本善。夺清而为上智,得浊以成下愚。因长而见闻知识,以迷昧本性。收伏知识之心,存乎不睹、不闻,身心不乱,真性自明,不受贼邪之害。智慧高人,能究清浊之源,自悟本来,不昧真性,逆而修之,身登仙藉,心存性定,外不着物,贼邪远避,动静还纯,存于身心意之三要,则能收伏邪魔,如国无逆臣贼子,而坐享升平矣! 天生四章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神之所以神。 【解说】生杀者,生死之机缄也。天之道,春夏生而秋冬灭,是生于天而杀于天也。如人得天之灵明而成人,复死于天之灵明而成鬼,又非天生天杀乎!惟天之道,而内有理存焉。天生天杀,天之道也,其生其杀,道之理也,能究此理,则得道矣!何故天地为万物之盗?天地覆载万物,是生养万物也,然而风雨之、雷霆之、霜雪之、水旱之,万物之气皆归于天地,不是为万物之盗乎?然而不盗,天地又不有生杀之理也。万物人之盗者,人禀父精母血以成形,天命以成性,而饮食以成人。而幼之也,有良知良能存焉。及其长也,识欲多而贪嗔痴爱起,纵耳目之观,高安居之宇,五味以爽其口,五音以纵其听,骄其妻妾,要其儿女,舟车所及,人力所通,观山运海,为利名而自役者,岂非万物盗人之精神乎!人万物之盗者,人从习见习闻以逐名利,凿其木,火其金,穿其江海池沼,改易其山川城廓,杀而六畜,令鸟兽不得胎孕之安,伐山渴渊,令百虫不得安逸之处。无穷技俩,以竭精神,岂非人为万物之盗乎!此盗也,皆非正道也。盗之不以宜也,惟三盗得宜,而后三才可安矣。 何为三盗既宜,天地盗万物,万物盗人,人盗万物,互盗之而相制于死,惟知其宜也。人盗万物,人盗天地,不受天地之盗者,惟免风寒暑湿,劳神苦力;不受万物之盗者,惟免酒色财气,虚心静虑。如是盗天地之精气,而使天地不知,盗万物之正气而餐金食髓,而万物不知,不知其盗,则盗宜矣!三盗既宜,则天地不忌人,万物不忌人。而人生天地之中,万物之内,亦不相忌,而始可长生偷安矣!世人也,但知其神之神者,止知其万物之盗天地、人之盗万物,而不知天地之盗万物、万物之盗人也,若知其不神之所以神,则知盗万物、盗天地,而又是圣人之一事也。 四章心法 聚则生,散则死,神聚而明,神去而昏,流行之理,乃天地造化。能静参虚实,默运阴阳,夺其造化之源,忘身外之事。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不受天地万物之盗。三才安稳,身若太虚,心归无极,何道之不成也哉?无中生有,结而成形,得天之神灵而成性,故谓三才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四章心法 聚则生,散则死,神聚而明,神去而昏,流行之理,乃天地造化。能静参虚实,默运阴阳,夺其造化之源,忘身外之事。清静经云:「内观其心,心无其心,外观其形,形无其形,远观其物,物无其物。」三者既无,不受天地万物之盗。三才安稳,身若太虚,心归无极,何道之不成也哉?无中生有,结而成形,得天之神灵而成性,故谓三才。 日月五章 日月有数,大小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解说】日月者,阴阳之总名也。阴阳者,包诸男女在其内也。日往月来,相期于朔望,而后可以定其消息。日者,男是也;月者,女是也。清浊之理,悬乎朔望之中,月逢晦而成坤,甲到庚而成象。月受日光,而阴阳之气自合,故因有数。大者干是也,小者坤是也。静而得之,谓之大;动而得之,谓之小。动静相兼,刚柔相配,故曰有定。因日月之有数,大小之有定,而后圣功出焉,神明生焉。圣功者,圣人之功也;神明者,渺明之神也。功出于圣,故常无欲以观其妙,有欲以观其窍。虚极其心,静笃其身,身静而生水,心虚而神一。方君正国安,而后金来归性,始得四个阴阳之术全也,谓之圣功。神明生者,冬至不在历数,子午不在夜中。心中一阴,发自喜怒哀乐之所未来;身中一阳,起于心田百窍之所不到。眉间勾现,原非有意之生;虎显神容,岂在有心之索。自然而发天机,理到而成造化,故曰神明之生,此皆为之盗机也,不是杀机也。杀机生于心,盗机生于身,机同而盗不同,此机也,为盗方可得之。天下之大也,人民之多也,谁是英雄丈夫,而得见之、得闻之哉?此盗机也。君子者,知日月有五千八百之数,有正己为大,取彼为小之有定,出其圣功,得其神明,以同我形神,而亘古长存。小人也,得此盗机,抗兵相加,骄而干、傲而戈,丧其至宝,岂不轻其命乎! 五章心法 静守身心,自然之逆而运用,是为圣功。虚灵不昧,神明光耀,使家有真主,国有明君,身心安静,金水相生,水火既济,真铅升鼎,意到可行,何拘子午之哉?父母未生以前,受孕之初,从虚无中自然而发,盗其机灵,而神明存焉。生于后天,成其形体,盗机从肾,杀机从心,因盗盗相生,流行世界。志士若能达悟修持,夺其盗机,化其理数,定我神明,使精灵不昧而长存。 瞽者六章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一而专也。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 【解说】人之心也,惟一以定也。得一则不失,而后可以行持,如瞽者无见之目,而耳善听;如聋者无闻之耳,而目善视。以其心之出入门户少也,心少一门,则少一事,善体心者,惟少其门而已。心之生死也,皆为物所累,何以生于物,如一念不生之际,何等中和,及耳闻一音,则心忙听,目见一物,则心忙视,是心原无心也。自物生而后有心,如见器而有器,不见有何器,无器又有何心,即此知之,非生于物乎!心如磬也,敲之则鸣,心如水也,触之则动,心如虚空也,碍之则障。何以曰死于物也,如见一物,而心留之,复见一物,而心去之。闻一音,而心听之,复闻一音,而心又去之,得新忘旧,岂非死于物乎!心之门亦多也,从空而为空窍之门,从实而为实肤之关,皆其出入之门也。然而有正门焉,其机也,在乎目;心之杀机也,在乎目;身之盗机也,在乎目,故曰机在目。总全二机而言曰,子舆有眸子之言,亦此意也。杀机观目而知心,盗机观目而知。祖师有审眉间,行逆道之语,诚目为测心之一镜也。此机也,生人杀人,盗人人盗,皆是机也,如天之无恩于人同也。不言默默,不分是非,而生养覆载,何所不容。至于蠢动含灵,无不得沾天恩而动者,迅雷烈风,虽以惊人,而实乃惠人也。威中有德,刑中有恩然耳。譬之机也,实为无恩,而实为长生之本。如迅雷,如烈风,言其机之速也,其来也如雷,其去也如风。而万物莫不蠢然而惊者,譬之一阳之中,无不动而蠢然也,机之理微矣哉! 六章心法 惟存其一,而守其中,净除眼耳鼻舌、见闻识相。少知一事,则内除一贼之害。须默默而定其心,使不知不识,诸物焉能扰我身心、耗我神明。心如明镜,体若虚空,何物而能累乎。心未生明,着物而动,闻声而感,随物往来,皆存于目,泄其机灵,而失真性。外视为杀,内观为盗,以回光返照,定其神明,而复真机也。五脏精华,皆发于目,目乃先天元神、灵光所游之宅也。天神栖于日,人神聚于目,须用璇玑,运其卯酉,透印堂而守门,存养真灵元,待风雷发动,得见天根。一阳发现,蟾光莹洁,乃时之子也,须寂灭后始可见之也。 至乐七章 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 【解说】性之为理也,宜乐其身以养之。至乐其身,性有余地而慧光生。性者心之元也,性死则心死,心枯则性孤。故有道者,乐心以养性也。性之为用也宜廉,凡外务纷纭,皆移吾性体。惟安静至极,则心之思索有尽,而五官进入有数,则用少而性自见矣天之道与理也,于穆不已之理,流行于六合之中,赋禀于人,何常有功之恃、名之成、言之侈乎!赋于人而人不知,即天赋天亦不知,视之至私也,此性也。天之至私,而用之至公者,惟中和以养之,虚极静笃以安之,不睹不闻以慎之,喜怒哀乐以测之。常如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行一事,如人见其肺肝,天见其幽微,鬼神在其傍侧。起一念,回观念从何起,目视则从目以内观,耳听则从耳以内闻,不使一念空起,而使出乎无为,方曰用之至公。譬之二十八宿之禽也,悬象于天,而生食克啖相制,其所以然者,亦气而已。悬象于天,共居一气,而各有其私。譬之治世也,而日莅以天下,共佐苍冥,又非至公乎!即象可以测天之公私,即廉与余,可以养心之至道,性在宽而一也。 七章心法 至静生光,神明发现,内养身心,慎固灵机,则真性自见矣!长养中和之,定其根元本末,何思何虑之神。不识不知之地,念念回光,则至公私两化,可入无为之境界矣。 生者八章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解说】生死之来也,互相连环焉。生者父精母血,媾而成形,天魂地魄,赋而成神,神形合一,五脏而生。何以曰死之根也,生而内劳其神气,外苦其身心,为嗜欲所役,中至而损,损时即死存焉。死者四大委蜕,五官告逝,气散于天,精归于土,魂升魄降。何以曰生之根,死于土也,其精魂返之于天,而天地如洪炉焉,屈久而伸,寒来暑往,安有逃天地之外乎?同在此橐钥之中,自有破囊之日,故曰生根。然而未知生,焉知死,孔子言之矣。生不知其来,则死不知其去,死未有其门,生安有其路,一屈一伸,则生死之根自明矣!然而善知生死者,知我生者,是我死之根也。我原从这处生,就在这处死,死者,我原从那处死,就从那处生。 帝又曰:恩生于害,害生于恩。言其爱中有杀,杀起于爱也。何以见之,如夫妻相爱,恩也。生于害者,原日因有孽而完业也。所以今劫成恩,不是恩生于害。何以害生于恩,今生为爱,而彼此相守,盗失精神,而至于死,不是今生之害,为恩而生乎。恩害相随,如生死相同,人之修炼也,可不防刑中德,德中刑乎。 八章心法 世人皆从淫欲而有识身,阴阳相合,结成凡体,多由识欲而丧其真,岂非生死同根之理。能知造化养真归元,精神不散,并三合一,性命相扶,则能逃寒暑,岂不与太极同真,此言消息盈虚,造化之理,乃顺行之世道,若穷生死之源,当悟本来面目,从何而有其身,才能挽回造化。 愚人九章 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人以虞愚圣,我以不虞愚圣;人以期其圣,我以不期其圣。) 本阴符经内容曾经祖师乩文指示修正,时为一九六六年丙午年农历八月初五日,当日 卜坛主写道:「符经稿本颇善,然其中字句应有改者,计中篇可去故曰二字,下篇可去绝利一源至用师万倍四句,加入一而专也,又愚人可去愚字,又虞愚圣期四句可去,而末句可减一乎字为合。」是以本句之批注应为原来未删改之前者,此处加以说明,供读者参考。 【解说】道之理也,观心而得性,观性而得天矣。然而有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性之学,生不得一毫聪明,用不得一分思想。愚人也,返以天地之理,得之为圣;我亦以时物之理,返得之而哲。天地者,不识不知之理也;时物者,格物致知之理也。道在无心,有思为下,人以有虞为愚,我以不愚而愚者,众人以有心去防心而为愚,我以无心去得心而作愚。圣人以其智慧自期其圣,生而知之也,我以不期其圣,学而知之也。性在观心,以至于天,生知学知,皆可得道。有心无心,一造至极,性无分于贤愚不肖,在中庸有得之矣。 九章心法 专其一,而心目定,灵性日生,则能达天之道,乃自然而然,不待作为也。无中自有还丹诀,有作还无是圣修,正此义也。所谓虚空一点真如性,化作乾坤万种机。 沉水十章 沉水入火,自取灭亡。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解说】命之长生者久视也,在调其精气神而已。然而精气神有重之者焉,帝推名之曰水火者,总两重天地而言之也,是以故曰:水宜升,火宜降,其理逆也。沉水而使之不升,入火而投之不切,是邪神气不交,而妄以阴阳配合也。自取灭亡,不宜然乎?性命之道,纯以自然得之。身静而得药,心静而养火,身心交而坎离合,谓之性命双修,水火既济,因其自然而然。至于无所不静,则一身之精气,皆滋生而养矣。故曰,天地万物生,是中和之极,天地位焉,万物育之旨也。天之道纯以性,加曰天地之道,则有阴阳之功焉。阴阳之气生于天地,地中阳,而天中阴,地为嘘,而天为吸,则为春夏;阴为嘘,而阳为吸,则为秋冬。惟其阴阳之气,相推上下,而变化顺矣。何谓相推,沉水入火,是不相推,而自损其身矣。惟以阴投阳,以精合神,而气相通,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而变化顺。顺者地天泰,天水火济矣,譬之沉水而养命者不同焉。 十章心法 须参明水火之要,方能下手修持。若未达升沉之理,不可狂施其功。倘妄用作为,恐自招其害也。若能默默浑浑,虚寂之中,身心自然安静,真种了然,发生坎离,即当既济,心身合一,故谓中和,乃双修之妙理。 圣人十一章 圣人知自然之道不可违,因而制之。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 【解说】道之妙也,自然而然,观心得道,止机成天,皆是自然之功也。圣人知之,故不可违,因而取盗机以养身,安杀机以养心,以身制心,以心制性,以性合天,此道之自然也,何有功焉。然而至静以为功,心静而杀机自消,身静而盗机自灭,身心合静,而二机成土矣。至静至极,岂律法之所拘乎,岂历数之可期乎,无以加之,皆不可测其端倪也。 十一章心法 身安心静,而真性自现,大道自明,了然自得。所谓如如不动,清净自正,乃无为之妙,金丹毕矣。 奇器十二章 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进乎象矣。 【解说】性命之道,至于至静之极,久而为器,配诸天地,何也?至诚无息,以造于悠久无疆。则是成诸奇货也。道德经云:「大器晚成,是此器也。」此器也,是性命之机所结也,名曰无名,视之不见,听之不闻,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岂空空一器也哉。然而万象生焉,生天而为天,生地而为地,生人而为人,生诸物而为诸物。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有象可象,无名可名。象帝之先,名曰赤子,至此阶也,岂八卦之可测乎?甲子干支之可辖乎?不受天地六子之拘,安有轮回花甲之管。出死入生,生生不灭,无声无臭,上天之载,神机鬼藏,不其然乎,此功用也,是何故与?是何术与?阴阳相胜之术也。昭昭进乎象矣,明明白白,有目者可得而见之焉,道岂难闻乎。 十二章心法 奇器者,阴阳之谓,先天见而虚空成,即神室也。不要以有寻,不要以无觅,静极炁生,方能陶铸,万物非器乎,当其未陶铸之前,鬼隐龙匿,莫知所存。动发于机,心有相胜,其大无所不包,其小无所不入,即芥子纳须弥,故名象帝之先,其可测乎!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