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周思昆 在《庄子·逍遥游》中曾提及过燕雀,而燕雀曾说过这么一段话,其原文是“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燕雀此话虽有嘲讽鹏鸟之嫌,但并无嘲讽鹏鸟之实。因为燕雀本身就只能飞到树枝这么高,在蓬蒿之间穿梭,捕捉小虫之类的食物,若是硬要让燕雀飞行于九万里的高空,再穿过云层,翻越阻碍,一路翱翔至南海,那岂不是强人所难、违背常理吗?燕雀此话,即使有嘲讽之意,那也只是衡量自身能力之后的一番大实话而已。 燕雀背后所蕴藏的人生哲理 因此,我们不应该再戴着有色眼镜去审视燕雀,因为这将使我们忽视燕雀背后所蕴藏的人生哲理,在看待事物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应该向老子一样,既能从正面看到事物的一面,亦能从背面看待事物的另一面。这就好比一把菜刀,很多人只看到了刀的锋利,但老子却能从另一面看到刀的钝。 其翼若垂天之云(资料图) 所以在《庄子·逍遥游》当中,当我们鄙夷燕雀之时,其实已经连燕雀的另一面也一同否定了,殊不知这另一面,才是燕雀强大的地方,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而这个值得我们深思和学习的另一面,正是燕雀的心态。 鹏鸟是什么,是北冥的鲲鱼幻化而来的,鲲鱼在没幻化之前,就有几千里之大,而在变幻成鹏鸟之后,仅鹏鸟的背,就有几千里之大,而其翅膀,按照原文“其翼若垂天之云”中所描述的,就好像天空垂下的云层,足见其体型之巨大。而燕雀呢,其若站立于鹏鸟身旁,就好比一粒灰尘般渺小,估计就连鹏鸟的一根羽毛都能将燕雀压得喘不过气来。 可当燕雀看到鹏鸟南飞之时,其第一反应,旨在告诉鹏鸟自己是如何飞翔,自己为何不去南冥,最后才对鹏鸟说“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由此可见,即使燕雀“嘲笑”鹏鸟花费那么多的精力和时间去追逐千里、乃至万里之外的南冥,那也是在燕雀提前就告知了鹏鸟自己能力有限,凭借自己现有的本事,自己就算倾尽所有也到不了南冥,那这样的笑,还能算嘲笑吗?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的另一面 我们从燕雀和鸿鹄的故事引申出“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来警醒自己发奋图强固然没错,但是为什么就没有从事物的另一面再看待这同一件事物呢,为什么就没有看出在燕雀和鸿鹄的故事中还有一层含义,那就是鸿鹄岂能知燕雀之乐哉?庄子在此处透过鹏鸟展示出逍遥和洒脱,其实暗中也用燕雀说明了自由和随性。要了解这燕雀的自由和随性,那首先就要从燕雀之乐说起。 鹏鸟为了自己的宏伟之志而倾尽全力,决不委身求全,他那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的处事原则更值得敬佩。但是假如前方没有梧桐、练食、醴泉呢,或者即使有梧桐、练食、醴泉,但那些都是些心术不正之人,有求于鹏鸟而事先为其准备的陷阱呢?鹏鸟是义无反顾的为梦想倾尽全力直至体力用尽、长眠于地,还是阿谀谄媚、极力讨好那些为其植树、供食、饮水的人呢?鹏鸟是神鸟、是瑞兽,自然会一如既往的坚持原则、保持操守,这不正好映衬了庄子一生都坚守自己的信念,终生无意仕途,只求自由快乐吗? 而庄子能始终如一,一生都活得逍遥、快乐,不正是他同时具备了燕雀的心态和鹏鸟的志向吗?因为有了燕雀的心态,庄子能不为名利和权势所动摇,始终保持自我,就像当初燕雀知道鹏鸟要完成一项伟业之时,他不羡慕、不嫉妒,我还是我,我还是过我自己的生活一般的洒脱;但是庄子能这么一如既往的坚持,除了具备燕雀的心态,还具有了鹏鸟的志向,所以能说出“我宁游戏污渎之中自快,无为有国者所羁,终身不仕,以快吾志焉”,这一番豪言壮语,并且付诸行动,不为名利所累,所以过着优哉游哉的生活。 在当今社会中,有太多的诱惑、太多的灯红酒绿,而我们置身其中,能始终保持初心,维护本性,那就得像庄子这般,同时具备燕雀的心态和鹏鸟的志向,而这不正是老子所强调的和光同尘吗?即使我们生活于尘土之中,但是仍然不改变我们的本色。 (本文为“道化天下 世界玄同”道学全球有奖征文比赛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周思昆,原标题为《浅谈<庄子·逍遥游>——以燕雀之心态追鸿鹄之志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