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次和道友聊天,道友说:“张天师创立五斗米道。”有的道友就表示不服,说:“五斗米道是蔑称,我们自己用不适合。”这个道友表示不解,大家不都这样说的嘛?书上介绍的时候,也是这样说的。入道者需要交五斗米,故称五斗米道。 事实果然是如此吗? 首先,我们看看是哪些人称天师道为“五斗米道”?其次,天师门下的教徒是否自称为“五斗米道”? 张天师 “五斗米道”是当时文人对天师教团的蔑称 《三国志·张鲁传》云:“张鲁字公祺,沛国丰人也。祖父陵,客蜀,学道鹄鸣山中,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受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陵死,子衡行其道。衡死,鲁复行之。”据《三国志》记载,祖天师张道陵学道鹤鸣山,从其学道者,需要出五斗米,所以称之为“米贼”。这段文字,带有明显的轻蔑的意思,“造作道书以惑百姓,从道者出五斗米,故世号米贼”。造作道书,迷惑百姓。跟他学道,还要出五斗米,所以我们都称之为“米贼”。但是尚未有“五斗米道”的说法。 又据《典略》记载:“熹平中妖贼大起……光和中,东方有张角,汉中有张修……角为太平道,修为五斗米道……修法略与角同,使病者家出五斗米以为常,故号曰五斗米师。实无益于治病,但为淫妄。然小人昏愚,竞共事之。”这里才出现有五斗米道的说法,然而也是出于儒家文人之口,带有轻蔑之意,与前面“米贼”的称呼差不多。 他在历史上被称为“米贼”,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资料图:图源网络) 潘雨廷《道教史发丛》云:“誉之者称之五斗米师,(张)鲁亦自号师君;毁之者等视于黄巾,则谓之米贼。”在潘雨廷先生看来,五斗米师算是美誉,米贼则是蔑称。但是在《典略》中,五斗米师并不是什么光彩的角色,五斗米师的做法也无益于治病,只不过是欺骗无知百姓的伎俩罢了。五斗米师的信众,也是以昏愚小人为主。 天师道并不称呼自己为“五斗米道” 据《陆先生道门科略》云:“太上患其若此,故授天师正一盟威之道,禁戒律科,检示万民逆顺、祸福、功过,令知好恶。”针对当时蜀中巫术横行,惑乱百姓的现象,太上将守天师正一盟威之道。所以天师所传者,实为“正一盟威之道”,而非教外所称呼的“五斗米道”。 《三天内解经》云:“太上以汉顺帝时选择中使,平正六天之治,分别真伪,显明上三天之气。以汉安元年壬午岁五月一日,老君于蜀郡渠亭山石室中,与道士张道陵将诣昆仑大治,新出太上。太上谓世人不畏真正而畏邪鬼,因自号为新出老君。即拜张为太玄都正一平气三天之师,付张正一明威之道……立二十四治,置男女官祭酒,统领三天正法,化民受户,以五斗米为信。化民百日,万户人来如云。”根据《三天内解经》的说法,老君授予天师“正一明威之道”。罢黜六天故气,显扬三天正法。“以五斗米为信”,奉道之民需要交纳五斗米作为法信。 (资料图:图源网络) 《正一法文天师教戒科经》也说:“吾以汉安元年五月一日,从汉始皇帝王神气受道,以五斗米为信,欲令可仙之士皆得升度。”天师教人,来学道者,须以五斗米为法信。这个就好比孔子收学生,需要交“束脩”(腊肉十条)作为学费一样。孔子说:“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也。”《四书集注》说:“修,脯也。十脡为束。古者相见,必执贽以为礼,束修其至薄者。盖人之有生,同具此理,故圣人之于人,无不欲其入于善。但不知来学,则无往教之礼,故苟以礼来,则无不有以教之也。”但是不能因为孔子教学生,需要十条腊肉,就把孔子这一门称之为“十条腊肉教”或者“束脩教”吧? 祖天师教民,需要五斗米作为学费的事情。被当时的文人揪住不放,大做文章,称正一盟威道的教徒,为米贼,正一盟威道为五斗米道。笔者翻阅道藏,并没有看到天师道弟子自称为五斗米道的。倒是现在有一些道友开口“五斗米道”,闭口“五斗米教”的,却不知此为蔑称,大宜禁革也。(编辑:云真) (腾讯道学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万景元。作者为腾讯道学专栏作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