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漫天羽 “类象”是立名之本 姓名是诠释一个人的符号,这个符号对于人生而言,具有类比性和总结性,而要用符号代替一个人就要用到“类象”。什么叫类象呢?首先说任何文明诞生之初,必有一门学科,它是伴随天道而来的,这门学科就是象学,象学的根本是建立在“象思维”基础之上的。 “类象”是立名之本 资料图 一切惟象所生,象生则无所不生 什么叫做象思维?打个比方,我们看到一个人拿起一把斧子砍倒一棵树,问树是怎么倒的?假如我们用逻辑思维来理解的话,很明显树是人用斧子砍倒的。而我们现在抛弃这种思维方式,当这个人还没去拿斧子的时候,我们就看到天上有一群鸟往太阳落山方飞过,与此同时水面上产生微波,因风自西山而来吹簇水面。 此时若你的注意力刚巧在一棵树上的话,就可以断定,这棵树近期必然会被砍倒。如此断定后,你就发现一个人已经拿起斧子朝树走来了,果然如此,象思维立即得到天地的佐证与反馈。天地是浑然一体的,一切惟象所生,象生则无所不生。 华夏祖先秉持着“象思维”认识万物 自华夏文明诞生,我们的祖先就秉持着“象思维”认识万物,通过观测时空总结出历法,在历法上把周天分为十二辰,二十八宿;大地列为八方,后来在风水上把地分为二十四方。把周天和大地的每个方位都各自归类总结出象来,用“象”来表示时空。 姓名应当以时空之象作为参照 八节的八象之中又进行细分,每一象中有三个节气,每个节气十五日,十五日又分为上、中、下三元,一元一候,全年七十二候。每一候,天地阴阳在不同的时空点相交产生不同的象,把这些象按照八卦时空方位或天干地支时空方位分类,就叫做类象。 姓名应当以时空之象作为参照 姓名其实与五行无关,它只关乎一个人的特性,特性即一个人出生时命盘上所显示的象。 一物可芳芙,天地立其名。姓名学是类象学,六壬就是一种将事物进行分类取象的很好的工具,它是以太阳加时方推演得出的天地模型。根据六壬盘,我们可以很容易的得出二十八宿以及每时每刻的七政方位。 宋代六壬类象学已经达到了一个顶峰时期,在《苗公射覆鬼撮脚》中即可得知宋人在事物取象上已经达到精准的水平了,射覆的根据是“太阳十二时照显变化论”,这种推论就是按照天地时空的运转(这里的运转主要指的是太阳相对地球的时空方位),按照太阳所在方位,结合天干地支推算隐藏的有形和无形事物以及事物的状态。宋代、明代的大六壬高手熟练运用大六壬射覆时发现,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显现其实都是太阳主导的,按照术语说就是:一切事物都是太阳变显出来的。 太阳照显变化论是象思维论,而不是逻辑思维论。例如太阳子加未为老妇、子乘六合为小妇、太阳丑加巳为土坑、丑作天空为罐子、太阳寅加辰戌为林峦等等,这些都是太阳照显变化出来的“类象”。宋代壬家眼里,“类象”是天地时空运转到某个时刻变显出来的,而且同一个时辰它在不同的方位变显出来的象都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这个世界的一秒钟发生的所有事情都可以归纳为一象,是一象生万物,如同涟漪。 我们的天地时时刻刻都在转动,因而产生出无穷无尽的象。虽说时空之象无穷无尽,但如果我们以卦式归纳诸象,则能类无不尽,包罗宇宙。 运用类象取名举例 下面例举贫道用大六壬为王氏某子拟名的手稿,诸学士可参详一二,如有不足之处,万望高士不吝指点,贫道在此感激万分。 王某子生于2016年1月20日下午四点零二分,农历乙未年腊月十一,八字:乙未,己丑,辛丑,丙申。乾造。大寒气后出生,太阳过牛宿入女宿,月将丑。 资料图 漫天羽 谨按太阳加时方推演此造本命六壬盘为辛丑八局:太阳居女宿临小吉未,月居天罡辰临亥,火星居氐宿,土星居心宿,木星居张宿。课式如下: 此课为重审格,课中多有克战,旬首居支,旬尾居干,龙贵居宅上,北斗建丑,日干相气,日上卯为进气,时落丙申为来岁,故此造中多得进望之象意,虽有贵龙吉神相佐,午卯虽生,需防其破,而且午为病符,说明母亲在怀胎的时候胎象并不好,胎气多动,据王某反馈,实情也是如此。今以干上卯发用,卯为车,申为路途传送,所以卯申相加,为移途车轩之象,其“轩”字即可入名而象之。末传月建丑作印,在古代,它就有诸侯、郡王、太守之象,加之太阳躔度即将过丑宫入子,冬月,故当取“昱”、“郡”、“旸”、“晋”字以象之,《尔雅》云:“予者,阳也”;“晋者,进也”。 组合可取名:王轩、王旸、王晋予、王晋轩、王郡、王昱。另取以下名亦可:王晟祺、王祺(祺者,贵也、瑞也)、王承昱(昱者,明也)。 此案中,王某选择“王晋予”作为他儿子的名字,非常有眼光,因为它正合其出生之象。 周王为什么派人“采风”? 《尚书•尧典》中有帝尧命羲仲、羲叔、和仲、和叔去往四方观测中星的记载,尚书里叫历象,历法是象法,二者是等同的,就是凡事都要象法天地,这就是采四方之风。《春秋公羊传》有民间求诗的记载,这在上古都是祭司做的事情,其中有“……男年六十,女年五十无子者,官衣食之,使民间求诗。”“故王者不出户牖,尽知天下所苦。”人与天地相参,故知民情,则知天地也。《汉书》曰:“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证也。” 西周势力范围 早在商朝的时候,王即命祭司主掌司天司地之职,分命诸司往各个方国采风,要求派出去的人采集他所负责的这一方全年的天地之象。采风的周期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乃至三元九運百八十年,甚至更久远。如此一来就需要这个祭司世世代代驻守在他们所负责的这一方采集天地之象,定期汇报给王。从这一点来看,祭司们是很了不起的,这种工作一直到东周时都在坚持做,后世朝代都有设置司天部门专门去做这些事。 这些事都不是单纯的观测技术,它还包括对国运的分析。采风的工作要求大概是这样的:观测天体运行和大地呈象,记录天之星象和地之风象,包含天体异动和大地风土人文的变化。天象方面主要工作是记录全年太阳日照时长、太阳升出地平线的时间、落下地平线的时间,根据北辰、太阳躔度、月亮躔度、五星躔度制定出历法。通过参照不同的天体观测数据综合而形成的历法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农历,我认为它是最适合人类文明进步的历法。就算是历朝历代都砍文化一刀,只要有农历历法在,华夏文化的根是永远也砍不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