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清代中医总结“尊生十二鉴”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中国中医药报 毛德西 参加讨论

    诊病之余,翻阅清代潘楫的《医灯续焰》,其书末列有“尊生十二鉴”,细细读来,颇有参考价值。特析义如下。
    
    资料图 春游图
    远房事
    “欲修长年,必先远色,况病者乎”。《素问·上古天真论》强调养生重在一个“精”字。精者,人身之根基也。精足则寿,精亏则夭。
    寡嗜欲
    “嗜欲不满,心无宁时”。“人非木石,安能绝无。”吃饭穿衣,取暖纳凉,生活必须,但不可贪得无厌。如果每天膏粱肥厚,饮酒作乐,必然“损耗精神,莫此为甚。”
    断思想
    “思想无穷,神结于内,展转勿置,烦由内生”。这里所说的“思想”,乃指妄念,不切实际,想入非非,如此则耗散心阴,阴虚则热,内热则烦。所以说“心理平衡”乃是养生第一要务。
    
    静思
    消暴怒
    《内经》云:“怒则气上。”气上于脑,可发为头晕、头痛、呕血、厥逆、脑卒中等。如能“临事顾身,怒将潜灭”。所谓“顾身”,就是在怒发之前,要考虑到怒会伤及心身,如虑于此,怒气自然消退。
    戒劳动
    这里所说的“劳动”,乃指过度劳力。过度劳力,“则气火烦沸,诸火上腾。”如夙有痰火,更不宜劳力过度。适度劳力,适度静逸,方为对应之策。
    省言语
    “言由心发”。既发于心,亦必劳于心。若话语过多且烦乱,必然耗伤心气。又一言一语,必由呼吸而出,“费心损神,呼吸损气。神气两亏,于人何益?”若言语有序,声音和中,不发狂言乱语,则心安神静,何患只有!
    
    资料图
    慎起居
    “起居者何?一切行住坐卧,早起晚息也。慎起居者何?言一切行住坐卧,早起晚息间,谨而慎之”。无受风寒暑湿燥火之扰,取暖不过燥,纳凉不过寒。病中之人尤当谨慎,“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勿迎送
    所谓“迎送”,即天天在那应酬亲朋好友,不免要费心劳形。这种现象当今并不少见,既役于自己身心之累,又给他人增添烦恼,“谅我病夫,虽礼可废”。病痛在身,更不可因“迎送”而劳心耗神。
    节饮食
    《内经》云“食饮有节。”今日讲“合理饮食”,其义相同。饮食所伤,多在偏嗜,“有偏于凉冷,偏于炙煿,偏于高粱,偏于曲蘖者”。如此,“渐令湿热垢腻,久积肠胃。发为疮疡者有之,发为痈疽者有之,发为种种恶疾者有之”。“人又何苦取一时之乐,而博他日之大不快也。”
    检药石
    “药石听医,吾何以检之哉”?有的健康者或病人,不听医嘱,妄自听信庸医治之。有的则按照书上的方药自试之,君臣药不分,致令轻者重之,重者致危。依此取药入口,后悔来不及了。
    修德行
    古语云:“人有善念,天必从之。”何谓修德?“即忏悔改过也。”要扫除漏习,顿悟昨非。兢兢业业,不遗时日,约束自己的欲望,如此修身,“天意自然向往,凶眚自然潜消”。
    明用度
    用度者,费用、开支也。黄金白银自然是世间宝贝,但不可视金如命,唯利是图,唯劳动所获,心安理得。人生的光景有限,若每日都是花天酒地,大把花钱,那么他的生命还不如安贫乐道者。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