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大华 一群木匠去齐国,他们到了曲辕这个地方,见到了一棵栎树。这棵树被当地人当做了土地神。这树大到能够遮蔽数千条牛,树干有一百围那么粗,树干长到比山还高十来丈,之后才长树枝。如果拿它来做船的话,可以做十几艘。前来观赏它的人如同赶集,可是,有个木匠师傅路过的时候,看也不看它一眼,就继续走他的路。而他的弟子则看了个够,等到他赶上师父的时候,就问: “自从我跟从您学木匠以来,从没有看到过这么美的树。可是先生不肯看它,继续行路,这是为什么?” 师傅回答道: “罢了!不要再说了!那不过是不中材的散木而已。拿它做船吧,它就往水里沉;拿它做棺椁吧,它很快就腐烂;拿它做器材吧,它很快就毁坏;拿它做门户吧,它又往外流树液;拿它做柱子吧,它又容易被虫蛀。这是一种不中材的树。由于没有任何用处,所以它才这么长寿。” 世间无无用之物,谦虚才能发现他们的本真(资料图 图源网络) 木匠回去了之后,栎社树给木匠投了梦,对他说: “你将拿什么东西与我相比较?你将拿我与可用之材相比吗?山楂、梨树、橘子、柚子,或果蓏之树,果实熟了就会剥离,而剥离一次就受一次辱,大的树枝被折断了,小的树枝被牵引了。这就是由于它们的用处使得它们陷入如此苦不堪言的境地,所以,都没有享尽天年而中途夭折了,自我招使世俗的剖击。所有的物都是这样的。 “再说我吧,想寻求‘无所可用’已经很久了,几乎被砍死了。如今才得到了这个位置,这就是我的大用。假使我也对人有用处的话,我能有如今这么大身材而且长寿吗?而你与我也都是物,何必要彼此看成可用或不可用的物呢?你是几乎要死的散人,又哪里了解散木呢?” 木匠醒了之后的第二天,他便与弟子一起来占这个梦。弟子说: “追求无用,就可以成为土地神吗?” “嘘!不要说出去!它仅仅托梦给我而已,只是因为我不了解而侮辱它的原因。如果不能成为土地神,将几乎要被人砍伐了。再说,它保存自己生命的方法与众物不同,如果以常理来说它,不是太失分寸吗!” 一无是处的栎树,尽然成了土地神,这正是:无用即是大用。 颇有意味的是,通过托给木匠师傅的一个梦,栎树开口说话了,而且它的话还很耐人寻味,一来它说出了自己的秘密,仰仗“无所可用”,它保全了自己的性命,免遭了世人的凌辱,而且成了众人争相观瞻、敬仰的神树;二来它也反唇相讥,你不是把我看成无用的“散才”吗,那么我也把你看成几乎将死的“散人”,而且,我们不过都是“物”而已,物与物相交,连彼此相知都达不到,又哪里有资格说对方是有用或无用呢?当你说“散才”无用的时候,正好证明它就有大用。 而物与物最终达到了相知,却是通过一个梦的会见实现的。 庄子还说了商丘和宋国荆氏种树的故事,大都是把“不材”看成“异材”,神人恰好以此作大用大祥之材使用。 庄子原文参考:《人间世》 匠石之齐,至于曲辕,见栎社树。其大蔽牛,絜之百围,其高临山十仞而后有枝,其可以舟者旁十数。观者如市,匠伯不顾,遂行不辍。弟子厌观之,走及匠石,曰:‘自吾执斧斤以随夫子,未尝见材如此其美也。先生不肯视,行不辍,何邪?” 曰:“已矣,勿言之矣!散木也。以为舟则沉,以为棺椁则速腐,以为器则速毁,以为门户则液樠,以为柱则蠹,是不材之木也。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 匠石归,栎社见梦曰:“女将恶乎比予哉?若将比予于文木邪?夫楂梨橘柚果蓏之属,实熟则剥,剥则辱。大枝折,小枝泄。此以其能苦其生者也。故不终其天年而中道夭,自掊击于世俗者也。物莫不若是。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且也若与予也皆物也,奈何哉其相物也?而几死之散人,又恶知散木!” 匠石觉而诊其梦。弟子曰:“趣取无用,则为社何邪?” 曰:“密!若无言!彼亦直寄焉!以为不知己者诟厉也。不为社者,且几有翦乎!且也彼其所保与众异,而以义喻之,不亦远乎!”(《人间世》) 作者简介: 李大华,陕西紫阳人。武汉大学哲学博士,深圳大学文学院教授。 (本文原名为《栎社树的隐秘》,系腾讯道学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