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太极拳名师郑曼青漫忆(2)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武当 张章 参加讨论

    郑曼青于1950年到台湾后,和居住在台北的李寿钱、王延年两位师兄弟共同研习太极拳。不久李寿钱被学生请到公园授拳,王延年看中了圆山练习场,成为了“早觉会”的太极拳教练,而郑曼青被聘赴美国授徒传艺20载。七十年代初,返台归居台北近郊永和镇,参选入台湾“国大代表”,与国民党高层人士来往颇多。借此机会推广他创编的“郑子三十七式”太极拳,被视为台湾市民普及的郑子简化太极拳,颇受欢迎。台湾新闻界通过广播、报刊大力宣传练太极拳的好处,并让郑曼青在新闻媒体上撰稿或讲演,一时台湾上上下下习练“郑子简化三十七式”,太极蔚然成风,郑曼青自然成了“郑子太极拳”的权威人物了。
    
    《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郑曼青著
    这一时期,郑曼青著书立说颇丰。如:《郑子太极拳十三篇》、《郑子太极拳自修新法》、《太极拳浅说》等。郑曼青精辟地论述太极拳是阴阳相摩之理、八卦相荡之法,身含三才之本、四象五行之基。
    《郑子三十七式》太极拳是精简杨式太极拳,吸纳左家派内丹功,柔合自家以及博采五禽戏、医理疗法等,经过多年反复验证、修改遂形成的拳法。其理论思路依据养生炼气,气由筋至柔,劲由骨至坚,真正表现出太极拳“绵里藏针”的内在功夫。
    郑子太极拳的最大特点注重手腕变化,用以尾闾正直,神速达顶;用以曲中求正,蓄而后发。郑曼青还认为:练拳只有神态舒畅,才能以气运身。则行拳时令其周身轻灵,彻底松开,尤其强调首先是手腕关节部位的松弛。
    郑曼青在台湾有李寿钱、王延年两位师兄弟,在大陆有王善之、胡耀贞、苏起赓、李云龙四位师兄弟。胡耀贞和李云龙在武术、气功方面卓有功绩,在北京、大同、太原、包头、石家庄等市影响很大,是中国著名的武术、气功老前辈。记得郑曼青在临终前,拉住师弟王延年的手,殷切地希望师弟能有机会回大陆,替他看看阔别三十余年的师兄弟们,让弟子们能接上拳缘,将武术宏扬下去。再去河北见见师傅张钦霖的女儿张致柔,到上海会见一下师姐濮冰如,以了郑曼青思念已久的心愿。
    1995年夏季,80高龄的王延年终于实现郑曼青几十年来的心愿。他率领一支由吴国忠、唐一安(法国人)、费诗嘉(女,美国人)、钟文凯、王品棠等十七位中外弟子组成的太极拳代表团,回到大陆,寻师访友,交流拳技,先后在北京、包头、张家口、太原等地看望了胡耀贞、李云龙的众多弟子,相互切磋太极拳套路和推手,气氛极其祥和。接着专程到了河北省宁晋县双龙井乡,探望师傅的女儿、66岁的张致柔。看到她们三世同堂,欢欢乐乐,大家回忆先师过去的生活,感慨如今社会进步了,人民昌盛。最后一站,飞往上海拜访87岁高龄的师姐濮冰如,一别四十五载,相见已古稀,人世沧桑,感慨万千。然而,最多的话题依然是“太极拳”三字!郑曼青一生中弟子最多,遍布海内外。其中吴国忠、王品棠、林国瑞、翁朝彦、唐一安等弟子,分别在台湾、香港、美国、新加坡、法国成立了专门研究《郑子太极拳术》协会,并出版发行《太极研究》季刊,传播到世界各地。每年都在有协会的国家轮流举办一届国际神龙太极学术研讨会,同时出专集会刊。目前通过国际互联网,建立《郑子太极拳术》网站,向全世界开放了郑曼青的拳路和思路,加强国际间的太极拳交流。
    郑曼青离开人世已有二十六个春秋了,而《郑子太极拳术》和郑子太极拳思路能被后人发扬光大,可见郑曼青在继承前辈的传统拳术中,有更加完善完美,不断进化太极拳术的精粹,让后人学习太极拳术感觉到易而不难,爱不释手,其乐无穷,身心真正获得双修。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