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丹道养生 >

太极推手之跌字决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中华武术 newdu 参加讨论

    太极拳推手,是练习太极拳搏击技术的重要方法,是检验太极拳功架正确与否的主要途径。当然,它对健身强体也极有益处,因此,凡是太极拳练到一定阶段和水平的人,都希望会推手、善推手,推好手。
    但是,当下的太极拳推手,无论是各级推手比赛,亦或是民间推手,普遍存在着顶牛、拼力,甚或多用摔跤技法现象,这背离了太极拳推手的原义,引起了太极拳界的关切和担忧。近几年,由于上述原因,国家暂停了推手比赛,以深入思考和研究。因此,笔者呼吁“还归推手原义,净化推手技法。”
    
    太极推手
    推手原义
    推手的原义是什么?是粘黏连随;是引进落空;是四两拨千斤。
    我国的武术是一种综合性的技击法,自古以来就有踢、打、摔、拿、跌五种技法。唯独摔法只讲摔,不讲打、踢、拿、跌,几千年来就一直独立发展,演变为今天的“中国式摔跤”。其它四种技法虽然是综合练习,但各具特色。比如历来就有的“南拳北腿”和“长拳短打”之说,就说明这种特色;明朝与戚继光同时代的名手,如“李半天之腿”,“鹰爪王之拿”,“千跌张之跌”,“张伯敬之打”等,说明这些名手各具一技之长。然而,在日常学练和实习中,踢、打、拿、跌具有一定伤害性,因而,多少年来人们只作假想性或象征性练习,这样就为“花拳绣腿”打开了方便之门。
    陈王廷创造的推手方法,以缠绕连随为中心,练习皮肤的触觉和内体感觉的灵敏度,综合了跌、打、踢、拿等技法,并且还有所发展。比如拿法,就不限于拿对方骨节,而是着重拿人劲路,这就比一般拿法高明;比如掷放,不限于将对方局部击伤,而是整劲将对方发放或抛出。这就产生了太极推手的跌、打、踢、拿、掷的基本技法以及接(沾住来劲)、化(引进落空),拿(使敌不能走化),发(合即出反击)等技法。推手方法的产生,解决了训练搏斗技术时场地、服装、护具等问题,特别是解决了训练双方基本没有伤害性的问题,可以说,这是划时代的创造。
    摔与跌的不同
    目前推手产生的诸多问题,主要在于理念上的偏差,除了拼力顶牛外,认为只要将对方摔倒很是流行。殊不知,一年跤,三年拳,太极十年不出门。如果太极推手与摔跤雷同,那还不如练习摔跤呢。
    或许有人会问,推手中被摔倒很正常,如此,运用摔跤技法有何不可?
    当然可以,问题是,摔跤与推手的理念以及技法有很大不同。
    摔跤,是两人相抱,运用力气和技巧,以摔倒对方为胜的对抗性运动,踢、打、拿则不可运用。
    推手,是两人缠绕,运用“掤、捋、挤、按、采、挒、 肘、靠”等技法以借力、打力使对方身体失去平衡,或发劲掷人跌于丈外的对抗性性运动,且踢、打、拿、跌技术均可随意运用。
    从以上定义不难看出,摔跤比较单一,其理念主要凭借力气和技巧取胜。推手较全面,其理念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尤其不提倡摔法,虽然跌法与摔法有点交叉。因此,在太极推手中,讲究的是“跌”而不是“摔”。
    何谓“摔”?何谓“跌”?
    
    武当太极拳的跌字决
    “摔”,动词,形声字,从手,率声。本义,用力扔在地上;
    “跌”,动词,形声字,从足,失声,本义,失足跌倒。
    从字的本意上看,摔从手,是主动地用手摔什么。 跌,从足,被动地失足而倒。摔跤技法,凭借力气和技巧,以摔倒对方为胜,主动性很强。而推手,凭借触觉,运用十三势技法,以柔克刚、引进落空、四两拨千斤,以缠绕、踢打、拿跌,掷放对方而出为胜,被动性强。因此,“摔”和“跌”不能混淆!
    在推手中唯有“引进落空”,使对方产生失重的“跌”方能“合即出”;唯有借力打力后的“跌”,才能体现“以柔克刚”;唯有对方“跌”,才可看到“察‘四两拨千斤’,显非力胜;观耄耋御众之形,快何能为”的效果。
    人为地主动地去摔,自然就会用力气,顶牛。摔跤通过手脚技法来完成,其主要手法有底手、上手、捅手、掀手、耕手、掖手、撕手等;主要跤绊有揣、入、崩、拦、勾、切、耙、掰、搂抱等方法 。推手时什么技术都可以用,包括摔跤技法,但不能去追求、讲究。再说,推手中腿和脚的用法,主要是套、封、插、逼地管住对方脚或腿;在散手中亦或蹬膝关节、踩臁骨,采脚面等,明显不同于摔跤。推手中使对方倒地,是运用十三势技法,将对方“引进”,使其“落空”而跌倒,所谓“失足而跌”也!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