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汉学研究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道学 > 道学入门 >

夸父追日死后化身桃林 二神仙守桃树镇邪制鬼

http://www.newdu.com 2017-12-29 旅游学研究 newdu 参加讨论

    
    
    孙悟空蟠桃会上摘仙桃

    桃在宗教礼仪中的神权地位
    仙木之说
    桃在古时称“桃林”。桃的神权地位最早体现在《山海经•海外北经》,其中有一则夸父与日竞走、桃焙(杖)化为桃林的神话传说:夸父是生长在极北方终年不见日的幽冥之海的巨人,他要同太阳竞走,口渴想喝水,黄河、渭水都不够喝,又想到北方去喝大泽的水,还没有走到,就在中途口渴死了。临死前的夸父,想到今后也许仍有像他一样的逐日者,为了使逐日者不至于像他一样渴死于道,便“弃其杖,化为邓林”。据清毕涣注《山海经》云:“邓林即桃林也,邓、桃音相近,盖即《山海经•中山经》云,夸父之山,北有桃林矣。”夸父之杖所以变为桃林(邓林),是由于夸父尸膏所浸润,为夸父的精血所幻化,二者之间有着血肉相连,不可分割联系,所以桃林也被看作是夸父精神的化身。
    古代尊桃树为“仙木”,认为它可以驱邪制鬼。这是最早源于《淮南子》中“羿射九日、死于桃焙、成为宗布”的传说。羿是古时一位善射者,他有一徒弟逢蒙,因嫉妒老师技艺高强,在一次打猎时,逢蒙趁羿不备,用早已准备的“桃焙”(棒)将羿砸死。羿生前为人们做了很多好事,民间早将它尊为“宗布神”,宗布神的指责是痛下天下鬼魂,使他们不敢妄为害人。既然桃棒能击杀羿这个万鬼首领,那么其他大小鬼就更应惧怕桃木了。于是,桃木就成了治鬼驱邪的象征物,用桃木制成的各种器具也就应运而生。如《礼记》就记载桃列可以扫除不祥,《左传》也有用桃木造弓可以消灾避祸的记载。战国时,我国民间就有在岁时用桃木制偶人立于门侧的习俗,用以御凶辟邪。
    桃符之说
    唐宋诗词中常见的“桃符”,也是民间常用的驱鬼除灾之物。现在的春联起源于“桃符”,除与上述神话有关外,还有这样一种传说:古时候有神茶、郁垒两兄弟,他们是善于捉鬼的能手,能将害人之鬼用苇索绑起来喂老虎吃。后来,老百姓为压邪驱鬼,于是用两块桃木板,上面画上神茶、郁垒二像或者只写二神大名,与农历元旦悬挂门旁,且每年更换一次,用以镇邪制鬼。这种逃班就称作“桃符”或叫“门神”,后来渐渐演变为春联。到宋代,有发展成灾桃符上写新春祝词和祷语,用以表示平安、吉祥。王安石有首著名的《元日》是:“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涛换旧符。”就是描写新年伊始家家户户欢欣鼓舞除旧布新的情景。后来,桃符渐废,相传这与明太祖朱元璋提倡写春联有关。朱元璋建都南京时,一次在除夕前忽降旨:所有公卿士庶各家门上都要张贴春联,并说将亲临观赏,他自己也亲自带头给一些官员和百姓题赠春联。从系,春节时书写春联,张贴门楣就成为民间一种长盛不衰的习俗了。不过,古时春联驱鬼制邪的含义已逐渐开始淡化,今天的春联更多表现的是人们对新春的祝福和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期望。
    仙果之说
    古人不但把桃木视为“仙木”,而且把其果实视为“仙果”、“寿桃”。相传,神仙不食人间烟火,常食仙桃;凡人吃了则会不知饥渴,延年益寿。《古今图书集成•草木典》载有《庆元县志》中的一则美丽传说:“黄十公,下管黄岰人。宋时樵于仙桃山,见二叟对弈,取其余桃啖之,遂不知饥渴。叟语曰:‘此后勿食烟火物。’及归,已春秋三度矣,知所遇着仙也。”神话中流传最广的当属西王母仙桃宴的故事了,六朝时成熟的《汉武故事》、《汉武帝内传》中都有记载:西王母每年三月三都要在瑶池举办蟠桃会,广邀各路神仙赴会,祝寿时王母要用三千年一熟、食之可以长生不老的仙桃招待宾客。小说《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王母娘娘蟠桃会,偷吃王母娘娘“蟠桃”的故事,则从《大唐二藏取经会》、元人《宴瑶池王母蟠桃会》、明朱有《蟠桃会》一直到吴承恩的《西游记》,被演绎得栩栩如生,细腻地发挥了这则流传甚广的故事。这些虽然都是神话传说,但桃作为天上仙果、人间寿桃的喻义,从此也被固定下来,广泛深入地植入百姓心目中。民间有关神仙异者、长生不老的年华中,也必有一簇艳红肥满的寿桃。我国素来有尊老祝寿习俗,每当节庆或晚辈给老人祝寿时,就常以“寿桃”相赠,或画一幅“寿星捧桃”图以表达祝福和吉祥。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