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圣严法师:生和死的四个层次(2)

http://www.newdu.com 2017-12-30 《拈花微笑》 圣严法师 参加讨论

    
    超越生死

    三、了生脱死
    第三个层次是“了生脱死”。首先必须明白,依佛说,众生都已经过无量生死,可惜业力虽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我们却对过去无从记忆。若不出生死,不论何人,除了随业流转生死,别无自主的能力。生不知从何处来,死不知往何处去,现世为人,来世不知为何物,除非能截断生死之流,否则业力溯自无始,缘熟即报现,谁知道下一世再以什么面孔见人。
    成仁取义,慷慨赴死,虽有功德,可以生天,或成为神,然其报尽,仍入茫茫的生死大海中。或者,有好多人不懂佛法,也不知道因缘生的万法都是生灭无常的,所以为了生存得更久或者企图不死,人间便出现了些长生不死的方法和传说。比如在印度的古老传说中,有所谓的“甘露”,饮后就可以不死。道书中的方术,无非是些医药卫生及调气、按摩以健身的方法,长生不死则是神话而非事实。佛法的了生脱死,不是叫长生不死,而是生与死跟我不相干。
    我们只要有身体在,就没有办法离开生死;心执着这个身体,妄认这个身体为我,叫做生死法;同时,心缘自心也是生死法。只要有心的执着和攀缘,便不能脱离生死。
    缘外境固然是生死因,心缘内境也是生死因;迷于物欲是生死因,执着悟境也是生死因。所以,凡夫畏惧生死,宜求解脱生死而趣涅槃;但畏惧三界苦恼煎迫而求出三界,虽然是修学佛法的初阶,唯其尚有所取舍,并不是究竟。所以临济慧照禅师要说:“设有修得者,皆是生死业。”也就是说:到了如《心经》所说“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因此,厌离生死而修行证果,便出离生死;出离分段生死,便出三界,证小乘果;出离变易生死,便证佛果大涅槃。
    四、生死自在
    第四个层次是“生死自在”。一般人对于生前与死后的认知,不是如唯物论者说,人死如灯灭,生是开始,死是结束;便是如灵魂不变说者,以为人生是由灵魂投胎,人死是因灵魂离开了肉体,投生如蜗牛入壳,死亡如放下负荷。前者佛法称为“断灭论”,后者佛法称为“常见论”,均是邪见,同样地不是事实。否则,断灭论者固然一死百了,不必再对其生前的行为负责;常见论者也会视死亡为现实苦难的一时解脱。所以有人说:“死后的灵体,无重量,无阻碍;死不可怕,倒是活着比较麻烦!”因此导致一般人以死亡为解脱的错误认识。
    实际上,“生”是由过去无始以来所造业力的果报;若非大恶大善,人的寿命及福缘在其出生之时大致已经决定。生存期间,是受先世业力的牵引;死亡以后,若业力尚在左右生死,则紧接着又将接受另一期的生死。如此流转,佛法称为“六道轮回”。既有六道,就不一定再来投胎为人;同在人中,也不能与先世的亲友相识、相认。所以,死亡绝对不是解脱,倒是另一个业报之身的开始。
    纵然有些人在生时积功累德,死后成为有福的鬼神,暂时不受苦迫;福尽寿终,仍旧未脱生死。深一层言,小乘圣者出三界而住涅槃,虽已不再生死,仍执生死为实有;不入生死,并不即是得大解脱。唯有不受业力牵引而入生死,也不以生死为实有而不入生死,才是大涅槃、大解脱的“生死自在”。
    佛菩萨之化世、度众而出现于世间者,有以暂时现身的“变化身”,有以入胎出胎的“托化身”,而且是随类托化、无方不现。他们的托化身照样现有生死相,不过不以生死为苦,也不以生死为乐;所以有许多大德、高僧及大修行者,能够不畏生死而自主生死,自由来往于生死之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