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其它 >

李仲华:寺观需要经营 但绝非盈利圈钱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中国民族宗教网 李仲华 参加讨论

    
    (图片来源:凤凰网华人佛教)
    寺观教堂作为宗教场所,其一举一动都备受社会关注。从河南少林寺商业化风波,到西安法门寺引发的被宗教场所捆绑上市的消息,一时间宗教场所的运营管理成为了人们争相谈论的话题。宗教场所作为宗教活动的主要活动地点她的性质毋庸置疑,但一些附加在她身上的种种社会功能以及被捆绑的各种名义,却引发了社会上质疑声不断。如何看待宗教场所的运作模式,在社会商业化氛围日益浓厚的今天,作为宗教场所的寺观教堂又该如何经营管理,如何跳出被包围,被捆绑的尴尬境地,还宗教一清净,就这个问题,有的寺庙则采取了主动出击的方式,以商业化遏制商业化,来反击被动局面;有的选择默默坚守;有的已经被淹没到商海的巨浪之中不能自拔,这确实需要人深思。
    近年来,寺观教堂尤其是佛教和道教的寺庙和道观(下称寺观)以开发旅游为名被捆绑,实施了一系列的企业化的商业运作模式,在社会上引起高度关注。寺观作为宗教场所同时又是一个社会实体,有人员、有土地、有建筑、有活动、有费用、有对外的交往,如何管理好这样一个实体,有着不可回避的现实需要。尤其是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的今天,作为宗教场所的寺观教堂身处其中,难免要涉及吃喝拉撒以及各项费用的支出,钱从哪里来,钱又要用到何处,对于宗教场所来说确实是一个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问题。但是为了钱而去做一些与宗教身份不相符的行为,遭致质疑也是情理之中。但这并不等于宗教场所作为一个实体不需要必要的的经营,以维持自身的正常运转。“经营寺观”与社会上的场所“开发上市”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寺观需要经营,但绝不是以盈利为目的和利用寺观的名望无限制的开发、上市等方式来圈钱,这种抓住人们信仰的软肋,大塑神像、乱建庙宇、寺观,建围墙、收门票,卖高价香,抽签算命,这种捆绑式的做法将宗教资源垄断,变为己有,其实也是一种变相的霸王条款,同时也在伤害着信教群众的宗教感情。寺观教堂本应是信众自由出入的神圣之地,就因名气大了,进出的人多了,一些地方和企业、个人看中了其中的商机,以弘扬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为借口,将“寺观”围起来,或投资新建或承包、租赁,借教敛财,有的在非宗教活动场所雇用假僧假道,非法从事宗教活动,违规设置功德箱,收取宗教性捐献,甚至威逼利诱信众和游客,骗取钱财,以教牟利;还有一些经依法登记的寺观尤其是处在风景名胜区的寺观,或被投资经营,或被作为企业资产上市;也有一些地方乡村看到寺观人气旺了,进出的钱多了,眼就红了,于是就怂恿群众参与入股,或抢占寺观,将寺观当做自己地盘上的企业摊点。这种被迫式的“经营”不仅违背宗教教规教义,也严重混淆信仰,扰乱正常的宗教秩序,也损害了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国家宗教局在2012年10月联合中共中央统战部、国家发改委、公安部、住建部、文化部、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旅游局、中国证监督会、国家文物局等九部委联合下发了《关于处理涉及佛教寺庙、道教宫观管理有关问题的意见》,进一步严格界定了哪些是明令禁止的不当行为,明确了经营与开发的关系,应该讲为净化宗教领域日益混乱的被捆绑现象下了一剂猛药。但是应该看到由于利益的驱使,以及宗教领域乱象的存在,紧靠一个文件还远远不够,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共同抵制这种无节制的开发与上市。
    寺观被捆绑上市一方面是利益驱使,让一些地方、企业、个人等钻了空子;另一方面也暴露了无论是宗教场所还是信教群众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处于相对弱势的地位,她们的权益有时更脆弱更容易受到伤害。但同时也暴露了作为宗教场所的“寺观”自身的一些问题,诸如内部管理混乱,财务不清,财务账目公开不及时等,有些地方就是一个和尚、一座庙;一个道士、一座观,一个人说了算,账目来往含糊不清,有的干脆就是一个口袋装钱;加上一些管理部门职责的缺失,使“寺观”自身缺了“钙”,患了“软骨症”,致使一些势力趁虚而入,出现诸如“寺观”被抢占,驱赶教职人员或者自建寺观等一系列问题。“打铁还需自身硬”,加强寺观自身建设,按照寺观管理办法以及丛林规范,强化法律意识,提高经营和管理水平,让寺观管理和运营真正规范起来,提高自身免疫力,以增强抗风险能力。
    当然,随着宗教信仰人群的扩大,宗教寺观的热度会不断提升,宗教资源(宗教文化资源、宗教旅游资源、宗教信仰资源等)这块蛋糕如何分配,不仅要“堵”,更要疏导,只有疏堵结合,发挥引导与规范的双重作用,才会从根本上化解困境。套用《圣经》里的一句话:让“凯撒的物当归凯撒,神的物当归给神”吧。让市场的归市场,让宗教的归宗教,实现各行其道,各享其利,政府发挥好监管的职责,做到依法管理正位而不缺位,宗教执法到位而不越位,对于侵犯宗教场所利益的违法行为和破坏宗教领域和谐稳定的行为敢于秉公执法,维护宗教领域清静与安宁。此外,加强宗教方面的立法调研,完善和规范相关法律法规,这也势在必行。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