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其它 >

换种方式看世界,佛法就容易理解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凤凰博客 朱清时 参加讨论

    
    换种方式看世界,佛法就容易理解(图片来源:资料图)
    作者:朱清时(2017.2.3,立春)
    2017(丁酉年)正月初一,我在庙港随刘雨虹老师颂《金刚经》,忽有所悟,解开了心中一个长久的谜团:六祖慧能听到《金刚经》中的一句话“应无所住而生其心”顿时开悟,他悟到的是什么?
    以前我以为,慧能悟到的是宇宙空相,即万法皆空。现在才知道,这还不全面,他悟到的不仅是这个结论,而且还有得出这个结论的方法。不掌握这个方法,万法皆空就只是一种信仰,佛法就只是一个宗教。有人说,佛法是通过禅定中的直觉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理的,然而直觉可能会出错,为何禅定中的直觉能发现真理呢?这就是我心中的谜团。
    人类理性的根本目的,是发现世界万事万物(“万法”)的规律,即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事。科学如此,佛法也如此。佛法用什么方法发现这些规律呢?
    近来电影“降临”很受人们关注,它是根据当代科幻界少有的奇才特德•蒋写的“你一生的故事”改编的。它讲了一个语言学家与外星人“七爪怪”交流,发现自己的思想已经被人类的连续化语言所固定住,她重塑思唯模式后,理解了外星人。
    特德•蒋认为,人类典型的思唯模式是把事件按时间次序排列起来,把它们的关系理解为起因和结果,由一件事引起另一件,形成一个从过去到未来的链式反应,这是意识的连续模式;而外星人的思唯模式是用符号或图像。他们同时经历所有事件,从一开始就知道事件的归宿,知道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按照它去选择经历的路线。这是意识的同时模式,例如每个人都知道自己的归宿是死亡,能选择的只是经历路线,在欢愉中还是痛苦中度过一生。
    这篇虚拟的故事涉及时间这个当代物理学中非常热门的课题。《环球科学》2015年“时间专刊”克雷格•卡伦德的文章“时间是幻觉?”比较深入地讲了有关问题。我们感觉到时间在流淌,然而时间观念在物理学上找不到任何依据,现在物理学家们相信,时间在本质上并不存在。早在1915年,爱因斯坦发表的广义相对论就已经表明引力可以扭曲时间,因此这里流逝的一秒钟和那里流逝的一秒钟并不是一回事儿,时间与三维空间组成一个整体的四维时空。只是由于人类是三维的动物,我们的大脑神经元的“联接组”模式无法理解四维的东西,我们总是把这个四维时空分解成一个个三维的断面来理解。
    克雷格•卡伦德提出一个有趣的思想。设想沿着从过去到未来的方向将四维时空切成“薄”片;每块切片都是某一瞬间的整个三维空间。同一切片上的所有事件彼此间都是类空相关的,把所有这些切片加在一起,就构成了四维时空。这就像电影中的一帧帧画面就相当于时空的一块块切片,显示了空间的一连串瞬间。目前的科学体系就是第一种模式。
    另外你也可以从“侧面”观察这个世界,沿其它的方向将四维时空切片。这样得到的每个切片上包含过去、现在、未来发生的一切。在这里一只猫的生死可能是相对的,对它自己已经死了,对一个人它还活着,对另一个人它又死了,以此类推。这篇科幻小说中的外星人就可以使用这种思维模式。用这种模式可以理解佛法何以可能洞彻过去未来和“业力”。“业力”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事件的归宿,知道未来可能发生的事,你能做的是按照它去选择经历的路线,欢愉中还是痛苦,大还是小。
    当然,佛法认为世界是“心物一元”,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真如法界的显现,这不同于科学,它认为世界整体的框架是四维时空,在物质的复杂层面上才涌现出精神。然而,科学的这种方法可能并不是解读世界的唯一方式,更不一定是最佳的。
    最近一个有启发的事例是,化身Master的阿尔法狗风卷残云般完成60胜,打败人类围棋的顶尖高手。2.0版“阿尔法狗”将抛弃人类花上千年总结出来的围棋棋谱,下出真正属于人工智能(AI)的围棋。柯洁说他一夜无眠,“人类千年的实战演练进化,计算机却告诉我们,人类全都是错的。我觉得,甚至没有一个人沾到围棋真理的边。”
    
    微博截屏(图片来源:资料图)
    其实,围棋棋谱是人类科学知识的缩影,这说明在更高智慧看来,目前已有的这些科学知识可能也不是究竟,还会有另外的、或许更好的方式描述世界。
    佛法是描述世界的更加不同的另一种方式,不仅描述精神世界,也描述物质世界。在庙港颂《金刚经》时,我想到的是,《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句话中的“心”,不是仅指每个人的心智,而应是泛指法性、真如、法界、如来藏、自性、菩提。因此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在不执著于任何表相时,事物的本质真相(法性、真如)就会呈现出来。
    《金刚经》这样反复表述佛法描述世界的基本方式: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庄严佛土者,即非庄严,是名庄严。”“诸微尘,如来说非微尘,是名微尘。”  “所言一切法者,即非一切法,是故名一切法。” “如来说有我者,即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为有我。 “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微尘众,即非微尘众,是名微尘众。” “所言法相者,如来说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这个基本方式是“应生无所住心”,这是佛法的“不二法门”。这个方式把心物一元的世界看作像洋葱头,佛法次第使用这个法门,像剥洋葱头一样,层层剖析,找出世界的真相。
    每个人都知道,受情绪和习气,如喜、怒、哀、乐和贪、嗔、痴支配,我们就见不到事情的真相。佛法告诉我们如何摆脱情绪和习气的影响,去认识事情的真相。在大圆满法中(索甲仁波切著《西藏生死书》),大圆满就是万事万物的真实本性。
    大圆满禅修的要点是,在过去的念头已灭,未来的念头尚未生起时,中间有当下的意识,清新的、原始的、一种光明而纯真的觉察,那就是本觉。当你达到这个禅定境界时,可以长时间维持在那儿,不分心,也不费力。你在本觉的自然之流中,可以体悟到它过去和现在都如是。然而你不能永远停留在那个状态中,另一个念头会突然生起,你没有认出它的真面目,它就会像从前一样,转变成另一个平凡念头。这称为“妄念之链”,正是痴迷的根。如果你能够在念头生起时立刻认出它的真性,不理会它,不跟随它,那么不管生起什么念头,都将全部自然溶化,回到广大的本觉中,获得解脱。
    传统上认为,大圆满这样的佛法是讲个人心智修炼,如何使个人精神进化到极致。其实佛法的“应生无所住心”,可以适用于其它各个方面。
    在社会活动方面,老子《道德经》有精彩讨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和“无为而治”,与“应生无所住心”意思相同。我们不断地地发现现代社会活动各个方面符合这个原理。
    以我比较熟悉的领域为例:
    好的科学研究自然会得出好的成果,表现在发表SCI论文或者得到专利多,然而当你想通过统计论文或者专利数来观察科研情况时,就堕入无明,因为论文或者专利数并不是科研,许多论文或者专利毫无用途;
    好的教育自然会得出好的成果,比如毕业生对社会的贡献大,然而当你想通过这些来观察教育情况时,就堕入无明,因为它们并不是教育自身,如果你招收的学生好,教育差一些也无妨;可怜世人不懂这个道理,在科研和教育管理上不断折腾。金融股市也有类似情况。
    要把佛法描述世界的方式讲清楚,必需讨论物质世界在佛法中是如何产生的?业力是什么?这些问题将在下一篇文章“业力如何生出万法?”中讨论。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