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网-国学经典大师!

国学网-国学经典-国学大师-国学常识-中国传统文化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传统文化 > 佛学 > 大德名山 >

踏破天下的神驹——马祖道一

http://www.newdu.com 2018-01-01 《禅的黄金时代》 吴经熊 参加讨论

    在中国禅宗史上,自慧能以后,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马祖道一了。道一在死后被称为马祖,这是学生们对他的尊奉。大家都知道衣钵到了慧能手中便不再传下去,这意味着此后不再有祖师了,因此马祖这一称呼便应乎普遍的需要而产生。尤其马祖的“马”一字是道一的俗姓,在佛家的僧侣中以俗姓为称呼的,可能只有马祖一人了。
    马祖之所以仍然冠以俗姓,是有一段传奇的,据说在怀让悟道后,慧能曾告诉他一个秘密说:“印度第二十七祖般若多罗曾预言在你的足下将产生一头年轻力壮的马,它将会踏破这个世界。”
    马正好是马祖的俗姓,而马祖又是怀让最独出的学生,因此后来的作者都很自然地把这个预言和马祖拉上了关系。假如我们以其影响来论人的话,那么无可否认的,马祖的产生真可说是出于天数了。
    
    马祖道一
    马祖是四川成都人,幼时常到庙中玩,十二岁那年便做了和尚。接着到南岳去学坐禅。这时怀让正是南岳般若寺的住持,看出马祖是可造的法器,便去问马祖:“请问你学坐禅,是为了什么?”
    马祖回答:“要成佛。”
    于是怀让便拿了一块砖头在马祖的庵前磨,马祖不禁好奇地问:“请问你磨砖作什么?”
    怀让回答:“磨砖作镜呀!”
    马祖不禁诧异地说:“磨砖怎么能作镜呢?”
    怀让反驳说:“磨砖既然不能作镜,那么你坐禅又岂能成佛?”
    马祖便问:“那要怎样才能成佛呢?”
    怀让回答:“这道理正像牛拉着车子,如果车子不动了,请问你是打车子呢,还是打牛?”
    马祖被问得无话可对。
    于是怀让接着说:“请问你是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学坐禅,禅并不在于坐卧,如果学坐佛,佛并没有一定的状态。法是无住的,因此我们求法也不应有取舍的执着。你如果学坐佛,就等于扼杀了佛,你如果执着于坐相,便永远不见大道。
    马祖听了这番话后,心中好像饮了醍醐般的舒服,便向怀让礼拜,并问:“如何用心,才能达到无相三昧的境界?”
    怀让回答:“你学心地法门,像播种子,而我讲解法要,像天降雨露,只要因缘和合,你便可以见道。”
    马祖又问:“道没有形色,怎么能见呢?”
    怀让回答:“你内在的法眼能见道,因此也能见无相三昧。”
    马祖又问:“道是否有成坏呢?”
    怀让回答:“如果以成坏聚散的现象来看道,便不是真的见道。请听我的偈子:
    心地含诸种,遇泽悉皆萌;
    三昧华无相,何坏复何成。”
    到了这时,马祖才真正悟道,心意超然。此后便跟随怀让整整十年。在这段期间,他深入玄奥。据说怀让的六位入室弟子中,唯有他得到了心传。
    马祖离别了怀让后,便到江西去作方丈。他所说的法都是根据六祖的思想,主张心外无佛。他说:“知色空故,生即不生,若了此意,乃可随时着衣吃饭,长养圣胎,任运过时,更有何事。”
    这段话中有几个重点:
    首先,所谓“圣胎”两字,本是从流行的道家学术中借来的,只是马祖加上了新的内容而已。在道术中,圣胎是指长生不死者的胚胎,但在马祖手中,却变成永恒生命的种子,也即是临济的无位真人的典型。
    其次,这里强调的日常生活,正和老庄的思想一致,也形成了以后禅师们的一个极为重要而普遍的原则,马祖和他最亲近的学生南泉普愿都以“平常心是道”为教义。尤其马祖的一位学生庞蕴居士说得好:
    “日日事无别,惟吾自偶谐。
    头头非取舍,处处没张乖。
    朱紫谁为号,邱山绝尘埃。
    神通并妙用,运水及搬柴。”
     (责任编辑:admin)
织梦二维码生成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线----------------------------
栏目列表
国学理论
国学资源
国学讲坛
观点争鸣
国学漫谈
传统文化
国学访谈
国学大师
治学心语
校园国学
国学常识
国学与现代
海外汉学